访谈专题

2019-09-17

【朱君】脚踏实地,不忘初心,争做优秀法律人

朱君,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2015级本科生,就读于法学专业。被学院推荐后,因其性格进取、学习成绩优秀、竞赛成绩突出,并且起到了优秀学生模范带头作用,于2018年5月获得徐特立奖学金。

 

 

日积月累,三年铸就辉煌

 

    谈及获得徐奖的原因时,朱君非常谦虚,表示这个原因可能和个人性格有关,并且幸运的因素可能多一点。“三年只是把自己做好,努力学习成为一个优秀的法律人。”在北理工,文科专业法学院的同学能拿到徐奖的很少,她当时对自己也不是很有自信,所以没抱太多奢望,只是想试一下,找个机会多认识别院优秀同学。

 

“优秀不敢当,我不是一个很自信的人。但对自己做的事情很自信,敢于去尝试每一个没有做过的事情。”法律世界的道路布满崎岖,许多法律人都体会过,刚学法学的时候感觉很简单,入门之后感觉越学越深,越来越感慨个人的不足与渺小,朱君也是如此。为了锻炼自己,她努力抓住身边可以提高自己的机会,积极尝试各项比赛,比如模拟法庭比赛,全国辩论比赛。三年间,朱君经过选拔参加了多次法律主题的辩论赛和模拟法庭比赛,逐步炼就了较好的反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积极参加校内外比赛的她也多次斩获各类奖项。

 

 “一开始只是想更好地锻炼自己,毕竟法学是一个需要面向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但随着三年的尝试,我确实有所收获。”

 

实事求是,终获肯定

 

获得徐奖之后,朱君特别惊喜同时也心情复杂。因为文理科有别,与其他同学比起来她感觉自己差别挺大,但她还对自己很有自信。她认为,不管文科理科,不管学科划分,对于真知、真理,对于自身品质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要求,对哪一学科都很重要。“拿到奖学金是对自己的肯定,告诉自己有能力去做好一些事情,也告诉自己以后可以做的更好,更多的是让自己明白自己实力所在,之后遇到研究,尝试,比赛什么的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学校也认可自己的实力。”

 

 朱君表示,获得徐奖对自己的心理激励、精神激励作用比较大。想当初徐老院长办教育的时候条件很差,战乱,迁校区,搞研究……都很不容易。感念过去辛苦,现在条件好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努力。现在号召依法治国,社会治理也提上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个法律人,获得徐奖后她更明确了对自己认知,求真务实,谦虚求知。

 

虽然是文科生,但从自主招生起就坚定地报了北理工。朱君同学的姐姐妹妹都在北理工,算是形成了一种家族传承。

 

 

承恩于师,坚定法律道路

 

“每个老师身上的学习点都很多,他们特别优秀,也帮助了我很多。”

 

项目交流的时候的老师给予了朱君莫大的帮助。对其入门影响最大,将其拽入公法和私法世界的,当属民法与宪法老师。民法是最基础最入门的核心课程,学好民法能对入门打下很好的基础。民法老师付俊伟非常幽默,教学很有意思。他的民法课上着上着能逐步让人发展出很大的兴趣。与民法老师教学风格不同,宪法老师卢永琦讲课慢条斯理,主要介绍德国和美国的法律,给人的印象很深刻,让人能够慢慢理解公法与私法的区别。

 

在台湾、美国交流时遇到的老师则在其初入法律世界大门后,帮助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他们特别活跃,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使朱君感觉到中美教育不一样。由此她确定了今后的人生道路,将会继续学习商法。

 

“创新,包容,谦虚,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

 

大学中,学校的培养、塑造对朱君同学的品质和性格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三年中,朱君同学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大一在社联的社团部,大二大三留在了学院组织,还参与ASIC的地区事务部。回顾自己三年间的奋斗历程,朱君表示,非常感谢学校能够组织不同活动,给予学生众多的机会参与。通过这些活动,她学会了写策划,并逐渐养成重要事情落在笔头的习惯,也逐渐善于和人沟通。

 

虽然一开始来北理工时朱君的心情并没有很好,但是慢慢地,她逐渐改变了观点。“因为存在一些军工专业,可以接触不一样的学科,更多机会去接触可能在别的学校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的东西。”最近她在研究知识产权,涉密,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法律内容,深刻体会到了不同思维方式的混杂与灵感碰撞。而这些,都是她以前从未预料到的意外惊喜。

 

在谈及未来的发展时,朱君同学说到,还是要实事求是,从基本理论出发。未来的基本方向是民商法,会去深挖基础逻辑在哪里。做一个法律人,脚踏实地,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