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专题

2019-09-17

【张永隆】用青春来探测小行星

从硕士入学之初,他就被导师严格要求:要争取在硕士阶段发表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上发表五篇论文;在硕士阶段拿到一次北京理工大学最高奖学金——徐特立奖学金。而在2018年的530号,在通过层层的激烈选拔和答辩后,他终于在自己硕士二年级的时候拿到了徐特立奖学金,没有辜负导师对自己的期望,也成就了自己逐梦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个被老师一直看好的青年学生,他叫做张永隆,是北京理工大学2016级自动化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名硕士生。从进入北理工起,他就开始默默地努力汲取着养分,刻苦钻研学科知识,不断的充实自己。张永隆说道:“在研究生阶段,我的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习上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成功获得徐特立奖学金,生活上自己比以前开朗了很多,人际交往的能力大大提升,与老师同学们相处的都十分融洽。”

 

 

搞科研,他是认真的

 

       在科研这件事上,张永隆从来都是认真的。张永隆的研究方向为小行星探测动力学与控制,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他主要发表了6篇位于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奠定了自己在同学们眼中“大神”的地位。在研究上,他研究了从小行星引力场建模、绕飞周期轨道、轨道稳定控制再到表面运动分析这一系列完整的小行星探测任务关键动力学技术。相关成果共计已发表学生第一作者学术论文6篇(2篇JCR二区SCI期刊),参加3次学术会议且均做口头学术报告(1次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另有2篇第一作者Top期刊SCI论文分别处于小修和在审状态。

 

在对小行星引力场建模进行研究中,张永隆及其导师曾祥远老师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近似太阳系中广泛存在的细长形小行星的极子棒模型,新模型能够给出细长形小行星共有动力学特性。针对小行星绕飞周期轨道中,张永隆在美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公认小行星领域首席专家Scheers之前所得六族小行星绕飞周期轨道之上新发现25族完全不同于地球等大天体的小行星绕飞轨道,并研究了新发现周期轨道拓扑结构及稳定性等动力学特性,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SCI期刊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上。除了科研,张永隆也积极参加竞赛,让自己获得成长。张永隆获得过第14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二等奖(排名第一)。在中俄联合国际大学生航天器创新设计大赛中,张永隆以SMALL(Soft Minor Asteroid Landing League)小行星软体着陆机器人系统参加比赛,并且在比赛中排名第一。

 

小行星探测是当前国际深空探测热点问题,世界各国已相继实施小行星探测,同时,小行星探测也面临着挑战:小行星附近动力学环境复杂,是深空探测领域世界性难题;航天探测中存在引力场建模、探测轨道设计与控制等诸多难点。张永隆表示:“我会读博深造,继续从事小行星探测研究,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航天强国而奋斗!”

 

圆梦徐特立李奖学金

 

任何一个奖项的获得都是不易的,而在此之前,张永隆获得过2017年教育部“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2017年北京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当知道自己获得徐特立奖学金的那一刻,张永隆非常的高兴,兴奋于自己这两年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学校和评委专家们的认可,这是对自己的激励。张永隆表示:“获得徐奖对我的激励作用很大,感觉自己既然代表了北理工优秀的水平,就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给同学们起榜样作用。 当谈到徐特立老院长时,张永隆露出敬佩之情,因为徐特立同志不仅仅是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延安自然科学院的老院长、毛主席的老师,他更是把延安精神与办学实践相结合,倡导“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学风。

 

 

一个学校的学风、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北京理工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理工类院校,在张永隆的心中,北理工精神是勤奋、朴实、纯粹的理工科精神和又红又专的家国精神。在北理的这两年里,张永隆感受到的是北理学子的勤奋、朴实和公正。从凌晨实验室里的灯火通明到路上学子口中的学术讨论,无一不在彰显着北理这个学校的勤奋之处。

 

做人也要脚踏实地

 

答辩场上神采飞扬,侃侃而谈,你会简单地被这个男孩儿坚定的目光、朴实的气质所吸引。生活中,张永隆也有着自己的信念。待人接物,张永隆总是那么的友善,让人忍不住接近。他的一位师弟曾经说:“第一天进实验室,隆哥第一个过来跟我打招呼,笑呵呵的样子让我感到特别温暖”。作为师兄,他总是照顾大家,但也会偶尔“耿直”,坚持着自己的看法。对朋友,张永隆更多的是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用宽阔的胸襟包容着朋友,倾听他们的诉说。

 

人生路上遇到有一个指路人是非常幸运的事,张永隆的导师曾祥远老师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曾祥远老师激励他要勇于拼搏,高标准的要求自己,在入学之初就定下了三年的目标。老师治学与做事的严谨、认真也让张永隆深深的敬佩。在进行徐特立奖学金答辩来时,老师对他进行指导,仅仅是答辩PPT就大改了八次才最终定稿。正是曾祥远老师的高标准严要求以及一直以来的认真耐心地指导,才成就了今天的张永隆。

 

“大风起兮云飞扬”,希望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上永远追求上进,在为人上先人后己”的张永隆,有信心也有毅力一直行走在探测研究小行星的道路上,为发展壮大中国的航天事业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