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难找到继续研究我所学的这一方面的岗位了,如果想要更好的待遇,就需要转行,但是我还是想继续坚持下去,哪怕薪水不高。”孙国瑞朴实的话里有着对于前途未卜的迷茫,也有着对所研究之事的热爱与坚持。这个研三的大男孩,站在人生的岔路口,左脚是锦绣繁花,右脚是攀岩苦行僧,矛盾的样子,却因为一句热爱有了坚定的目光。
是的,因为热爱所学的专业,所以想要投身于对它的研究,因为坚持着这份热爱和付出,所以不害怕未来的坎坷和这漫漫长路的枯燥,孙国瑞在叙说自己对于专业学习研究的热爱和坚定时,眼神里有着光,有着亮。
认真踏实,努力会有回报
本科就读于东北大学的孙国瑞在2016年9月被推荐免试保研至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此后一直师从武志文教授,致力于航天领域的先进推进技术研究。
学习方面,他是同学口中的“大神”,100%的课程成绩优良率,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徐特立奖学金等奖学金都包揽于麾下,但朴实谦虚的他并不认为自己是凭借天赋或者聪明,而只相信着踏实努力的意义,孙国瑞说:“北理给我的印象就是朴素和踏实吧,对比曾经自己所就读的大学,北理的学风更加实在。”他的认真和踏实,也助力了他的科研道路。
创新科研,专注只有一心
孙国瑞在北京理工大学读研期间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新型等离子体推进实验与仿真研究”“固体燃料化学推进数值仿真研究”等。专注于科研的他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截至现在,孙国瑞作为学生负责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项,已发表8篇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于AIAA Journal等顶级SCI期刊发表论文4篇,并且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比如制约着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大范围工程应用的另一因素是其极低的工作效率,针对这个困扰着设计者们半个世纪的问题,孙国瑞创新性地提出了将单次放电工作的总体能量由单点单时段释放改变为沿通道式多点多时段释放的思路,搭建了分布式放电实验样机并进行了等离子体特性与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工作效率能从传统样机的不足6%上升到41%,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上述成果分别于去年的11月与今年的2月发表于宇航学科顶级SCI期刊AIAA Journal与物理类重要期刊Physics of Plasmas上。期间审稿人给予了“对于实践应用具有重大进步”的高度评价。
他的科研成果创新又实用地解决了很多现实问题,对于科研的专注和热爱促进着他在科研方面的持续性进步,孙国瑞说:“我希望毕业后自己仍能从事于相关专业的工作,用科研为社会做出贡献。”他的科研是有价值的,在他眼中,从事科研不单单是因为适合自己,而是能让自己的工作充满意义。
团结踊跃,积极参与实践
在科研与学习上倾注心血的孙国瑞于学生工作中却有着另一面的积极和活跃,作为学生负责人的他协助编著《脉冲等离子体推进理论和关键技术》,负责第一章与第八章内容,约5万字;另外他在闲暇时间担任了宇航学院学生助理,申请并参与“北京理工大学第十一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大类招生下航空航天类课程体系构建”,这些都让他得到了锻炼和成长。科研的学习总会夹杂着枯燥和寂寞,但是生活中的积极踊跃却让他的大学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除此之外,他还负责了“法国图尔大学工程师学院暑期来访项目”等,也很享受这样充实又充满意义的生活。
但他并没有因为这些突出的成果而感到多么的骄傲,相反,他谦虚地认为这其中很多都是来源于老师和伙伴对自己帮助,讲究团队意识的他不仅会尽力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也会真诚地感恩身边的良师益友。他说:“从一个跨专业的‘科研小白’到如今取得这些研究成果,这离不开我的导师武志文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门师兄弟的热情帮助,以及宇航学院推进方向所有老师和各位同学的大力支持,非常感谢。”当回顾这段在北京理工大学度过的研究生生涯时,他这样说道。
能够在改变专业方向后在一所新的大学里获得如此的成就,孙国瑞很感恩,也期望做得更好。
他是把“一切向前看”作为座右铭的大男孩,他是在科研中创新探索、踏实肯干的研三学生,他也是即将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却依旧坚持心中热爱期望有所作为的北理人,孙国瑞没有因为自己过去的辉煌而骄傲窃喜,而是踏实朴素地继续坚持、认真专注地继续探索,未来是光明的,他会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