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侯,我跟妈妈说我未来要做一名科学家。”
这是2015级徐特立学院自动化方向的龚衡恒回想自己的专业、回想大学的学习历程时说到的一句话。这大概也是很多小孩子儿时的诺言,而他却一直在前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很是艰难的科研之路,在他眼中,却是梦想和兴趣的殿堂。因为热爱,所以钻研,因为刻苦,所以成就,因为追求,所以坚持。他说“知行合一,是我的目标。”
创新学习,追求竞赛乐趣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北京市一等奖、北京理工大学数学分析邀请赛三等奖、校级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首届全国兵棋推演比赛编队赛地方组一等奖、第九届北京市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首届全国兵棋推演比赛北京赛区编队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比赛成功参赛奖、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汽车竞赛校内赛直立组一等奖等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竞赛奖项都被他揽入麾下,当问到他参加这些竞赛的感想时,他说:很喜欢。恰恰是源于内心对科研、对创新的热爱,他的学习之路,才过的如此欢乐与坦然。
知行合一,是指知识、精神与行为的统一。于龚衡恒而言,他的学习不是机械的、枯燥的,无论是基础学科还是专业学科,他都是真真切切的对其付出一腔热血,才换来如此成就。大学三年,三次暑假,平均回家休息不超过一星期,放弃休息和玩闹而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的他,成就了理想中的自己。
不畏辛劳,探索科研之美
“当时有老师问我可不可以吃苦,我说我能吃苦,然后他就说让我去实验室帮忙。”龚衡恒笑着说到和导师的结缘之路,“实验室里很忙,我原来的老师就找了另一位老师来指导我,阴差阳错,这位老师成为了我大学三年的导师,而且也可能会陪伴我的硕博生活。”他不怕吃苦,也恰恰因此,导师也是更加的看重他。
在老师的帮助下,龚衡恒开始了在实验室探索科研的道路,三年辛劳没有白费,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轨服务航天器快速姿态同步的全局鲁棒滑模控制》,并发表一篇SCI论文、一篇被EI源录用,还有最新的成果正在审核中;参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随机小扰动阻抗分析的风电机组并网稳定性及控制策略研究》,发表一篇论文被EI源录用;参与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卫星系统设计验证和效能评估系统开发》,与同伴申请到两项发明专利。这样的成果于他而言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科研道路的铺垫。
“我还会一直做下去”这是龚衡恒的决心,也是他对这条科研之路由衷的热爱,他渴望的是利用科研实现自我的价值,回报学校和社会的栽培。
行路漫漫,尽情享受生活
如果你以为龚衡恒是一位一心专注于学习和科研的枯燥学霸,那可就错了,热心于校内学生工作和社会服务的他在前行的道路上从没忘记过去享受青春和生活。龚衡恒在大一期间担任了徐特立学院2015级的年级长,帮忙辅导员处理年级事务,大二时他加入徐特立学生工作办事处担任学习部部长,组织录制学院慕课,上传极速与大家分享交流,他和同伴一起录制的慕课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同时,学习上表现不俗的他担任了大学三年的学习委员,服务同学,组织期末串讲,营造班级良好的学风,并被评为校级“优秀学生”和校级“新星团员”。人生之路漫漫,恰值青春生活,他的热忱和他的付出换来了这不留遗憾的大学时光,参加社会实践得到学院表彰,参加乡村支教奉献一份爱心,参加学习活动帮助同学共同成长,每一个人都在成长也无法确定最好的前行道路,而龚衡恒内心的热情和灵动的青春,引领着他走向更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这也是龚衡恒的座右铭,每一天的学习都要付诸实践,每一份的付出都应当有所价值,做一名知行合一的人,让自己的所学所为能够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北理工的“实在”精神给了他很大的影响,他希望自己能够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持续地追求,相信实践的力量。
之路上下求索,学习实践知行合一,“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因为真的喜欢”对于科研的热爱是他成长的动力,而不怕苦不服输的精神则支撑着他不懈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