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孩子可闹腾了。”正式采访之前,丁露与志愿者说起家中淘气的孩子,脸上满是暖暖的笑意。1999年进入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就读于自动控制系本科,并在2002年获得了徐特立奖学金的丁露,如今已经是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仪综所)标准监测中心的副主任,也是一名五岁孩子的母亲。
谈起大学时期,丁露眼中浮起追忆之色。“我是一个闲不住,也停不下来的人,总要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大学时期的丁露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性格也是活泼外向。乒乓球、网球、游泳、滑冰、爬山……这些都是她课余生活的爱好,与同伴们一起进行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让她在学习之余找到了更多快乐,也给她的大学生活增添了一抹色彩。除此之外,丁露还十分珍惜上了大学之后,拥有了更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我在大一的时候就开始做家教,因为自己的英语挺不错的,就在给高中生做一些英语方面的辅导。还有过做代理销售电影票这样的工作,后来又开始进一步的接触杂志编辑这一类的工作,也有过陪外宾去企业进行交流,为他们担任英语翻译的经历。”这些对她而言,都是体验各种不同角色的机会,也是非常宝贵的社会经历。
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并没有影响她学习和工作的节奏。丁露的学习成绩在系里一直名列前茅,同时也在班上担任团支书一职,常常为班级组织一些活动,与同学们相处融洽,出色的工作能力也获得了老师们的信任。并且在本科期间也多次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荣誉称号。因此在大三期间,老师推荐她去申报徐特立奖学金时,她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填报了申请。“知道自己获得了徐特立奖学金之后当然是非常地开心,这对我来说意味着老师们和同学们对我的肯定,也是对自己信心的一个提升,因为这告诉我,自己努力学习之后,是有能力去获得自己想要的成果的,去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这也对我未来的工作有着很大的激励作用。”
“在学校的经历还是很重要的,跟着导师做课题、做项目,动手的机会很多。而在本科时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之外,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动化不像其他一些专业一样,学习得那么深入,它是一个交叉性比较强的学科。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很多方面可能都会知道一些,学到一点,运用的时候也要综合性的运用。这就导致学生在某一个领域容易学不深。所以就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所长,去选一个自己深入研究的方向。”丁露校友认为,自动化专业的学习,是一个由“面”到“点”,不断深入的过程。
而谈起大学生创业创新,丁露认为,有这样的条件去尝试是很好的。一边学,一边实践,也有利于自身的提升。“就像我们做标准一样,怎样把自己的一个想法转换成现实,这不像考试和做课题,而是会有很多不同因素的影响。”而这样对自己多方面能力的历练,可以让同学们在求职的时候有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去讨论问题,这是对同学们很大的帮助。
本科之后,丁露又在北京理工大学硕博连读。随着硕博期间的不断学习和研究,对自动化专业的愈加深入理解,她希望能够让自己所学的知识真正地学以致用,最终决定走上科研这条道路。博士之后,她了解到仪综所的工作性质跟一般的科研院所不一样,虽然有自动化背景,但是并不仅仅是做深入的理论研究,更多的是需要有综合能力,也需要有沟通、协助和组织能力。说起为什么最终选择了仪综所,她说:“我是一个坐不住的人,这样的工作比较适合自己,既能够让我发挥专业所长,也能接触更多的人和事,学习到更多事情。”
在工作的过程中,丁露因为各种工作成就也获得过许多奖项,但是对她而言,获得奖项却不如做成一些事情更能让自己有成就感。主要负责管理国际标准的她,曾经牵头过一项标准,刚开始提出时,德国、美国的一些专家有不同的反对意见。于是丁露召集了专家,设立研究小组,设计整体的规划。如何做报告、如何设立标准、如何获得大家的认可……经过前后三年,她与各国的专家不断协商、沟通,努力向着自己规划的方向一步一步去努力。“最后标准做成,投票获得通过的时候,真的很激动”她说道,“那一瞬间,真的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还是可以做成一些事情的。”
到现在,丁露还是习惯每年都回母校转一转。说起北京理工大学的校训——“德以明理,学以精工”,在丁露眼里,这正是许多北理毕业生的特质:不张扬、踏实、为人谦和、专业性强。也是希望每一位北理校友都学到的“北理工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