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1985年入读北京理工大学“力学工程-电子精密机械系”的张长杰,说起他获得徐特立奖学金,要从1988年暑假的一张海报开始……
这张海报是关于参加“科技夏令营”的,张长杰觉得这样的机会既能锻炼自己,又能到秦皇岛-山海关开阔见识,于是他毫不犹豫就报名参加了。在夏令营中,他运用自己积累的理论知识,在魏发辰老师“你可以把自己的点子应用到发明创造中”的鼓励下,积极投入到三项实用新型的发明创造中;“当时石岩老师作为82系实验室主任,非常感谢老师提供了许多实践支持”。张长杰从设计图纸,到购买元器件,而后协助工厂师傅加工成品,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在本科阶段就完成了三项发明专利,并一举获得我校最高荣誉奖学金。如张长杰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潜质,但不同在于是否有机遇,在契机中触发灵感”;很显然,张长杰在扎实的理论功底的准备下,抓住了属于自己的机会,真正的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产品中,在夏令营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发散性思维方式也为他在之后的学习、工作中提供了最有利的保障。
离开熟悉的校园,张长杰曾在东北兵工厂里工作过四年,在技术上有了一定的磨练积累,但他想要汲取更多的“营养”,那一方天地困不住他那份求知的渴望;所以他回到北京,在电子视频领域继续为自己充电,并编写了行业标准与通用技术规范;而后在军工兵科院科研单位研制两栖装甲车、综合电子系统的等前沿装备,在兢兢业业地七年工作中,他作为多项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的项目负责人,已经是研究所的副主任。虽然在他人看来已是人生赢家,但他不甘于此,他有着与生俱来的冒险精神。在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后,他在2008年开始着手准备自主创业:创业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的的确确充满挑战的,开始组建优秀团队研制北斗系统,但由于对市场的估算出现偏差,产品投入市场的效益结果不如人意;总结了之前的经验教训,张长杰及他的团队对市场重新进行了调查评估,以国家对节能、环保的倡导,最终针对工业换热器始终无法解决的冷气循环水结垢的顽疾,提出“通过改变水的凝聚状态,进而改变水中微观粒子的电化学特性,达到防垢阻垢、防腐缓蚀、抑制菌藻的功能”的量子防垢设备,虽然团队攻克了重重技术难关,实现了理论验证;但由于为了维护自身竞争力,需要对关键技术工艺进行保密,这就反映了在融资阶段产生的巨大困难,也就是无法在研制过程让投资人充分看到产品可带来的效果收益。虽然顶着巨大的压力,但前期的精力、金钱、时间的投入迫使他不能因此止步,他坚持进行两年多的市场推广,目前通过渠道商已经做出百余例成功案例,让工厂实实在在看到产品的应用效果,利用产品收益促进了公司的迅速发展。
此番创业创新,张长杰敢于跳出已然获得的“安逸圈”,不惧从零开始学习“量子力学”、宇宙理论等相关知识,接受市场重重考验,他不仅仅是敢于挑战,也用事实证明了他擅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