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北理工,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张文超,材料学院,2009年入学,本硕博期间,两次获得徐特立奖学金。除此之外,还曾获得国奖和其他多项奖项。
张文超是北京人,高考时的理想学校就是北京理工大学,填报完志愿后,如愿以偿地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进大学前,张文超也曾给自己立了很多长远的flag,期待在大学努力学习,大展宏图。然而,张文超在接受采访时说道,自己在大学前三年都是特别迷茫的,不清楚自己喜欢的方向,面对保研危险的边缘,曾经非常的恐惧和迷茫,甚至怀念中学时那种目标式 的教育。然而,张文超曾经的努力,加上导师的鼓励和引导,成功保研成功。除此之外,张文超更大的收获是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科研道路。张文超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北理留下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获得徐奖后,打开了更大的世界
读研后的张文超,和本科阶段就完全不同了。这时的他有自己明确的科研目标,没有其他事情的干扰,一心一意的做科研,查阅文献,做实验分析数据,参加研讨会等等。感觉做科研的时间是非常充裕的,每天做很多事情都不觉得累,不觉得辛苦,因为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科研这条道路。
张文超两次获得徐特立奖学金都是在博士期间,整个博士期间发了14篇SCI论文,张文超说道,北理提供了一个公平的平台,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为此,他十分感谢北理的培养和鼓励。张文超去参加徐特立奖学金评选的时候,看到其他同学做的PPT展示,第一次感受到高手如云,激励与喜悦并存,也再次告诉自己,不能因为一次的获奖就停止前进的步伐,要一直努力的往前走。
感恩北理工,感恩努力的自己
谈到自己在上学期间的实践活动,张文超坦然自己没有去学校外面做过挣外快的工作,主要还是自己的时间有限。张文超觉得,去学校外面做一些兼职,自己并不反对,可以锻炼自己的一些能力,但更多的是希望学弟学妹,把时间多放在学习上面,多学习一些基础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张文超说道,希望学弟学妹在科研这条路上开好头,开好头了之后可能自己就不会再想其他的事情了,也会让自己在今后从事的科研上少一些焦虑。当然,花时间在学习上,是要有效率的学习,不能看上去努力,实际却没有多少收获。
张文超在博士二年级的时候,去意大利做访问学者,进一步扎实了自己的实验功底。从博士四年级或者是到博后期间,张文超心里的一个愿望就是想留在北理工从事阻燃专业的工作,然后,留校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
真正要决定想要留在北理工工作的时候,再一次面临着和许多大牛一起去评选。看着自己应聘工作的“对手”们,有的是在本科就获得这样那样的奖项,有的在本科硕士阶段就去世界五百强参加多次的实践活动,很多都是通过自主招生进入的大学等等,面对这样残酷的竞争,张文超充满了危机感,这是在自己心里有留校的想法时想都没有想到的。这让做博士后的张文超有了更大的动力,张文超说道,也许是“无知无畏”吧,感谢那个时候自己的勇敢和努力,披荆斩棘,努力做科研,发表高质量的论文,用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
怀念过往,不畏将来
现在的张文超也开始了自己带学生,搞科研的道路。回想自己的学生时光,许多事情依然历历在目,怀念寝室里的兄弟一起上课吃饭,怀念球场上的队友一起挥汗如雨,怀念自己晚上一个人在操场上的放空。没有了刚入大学时的稚气和迷茫,多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和向往。张文超在采访时说道,希望学弟学妹们,不要担心自己在大学时的迷茫,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自己开心得过好大学生活最重要。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之外,多看一些人文社科类的书目,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哲学的、历史、宗教等等这些看似没有用的知识,对自己将来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高度,一个人行走的长度。赵文超说道,祝愿学弟学妹们,在自己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