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专题

2019-09-11

【宋爱娴】安静的成长

  本科四年期间,学习成绩保持第一名,连续七次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两次国家奖学金、徐特立奖学金一等奖,还有各类学术竞赛获奖、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理工大学优秀学生、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在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宋爱娴在北京理工大学的这四年,收获颇丰。

 

 

  宋爱娴虽然选择了经济学这个专业,但在刚进大学时,其实她并不是很了解这个专业的具体情况。在当时教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的赵瑾璐老师的带领下,宋爱娴观看了很多华尔街的纪录片片段。在这个过程里,宋爱娴渐渐了解到作为一个经济学人该有的风貌,她开始明白经济这个专业对生活节奏和知识储备等的要求。赵瑾璐老师曾说过一句话,对宋爱娴造成了巨大震撼:“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如果自己不努力拼搏,你就会被其他的狼吃掉。”刚进大学的宋爱娴本来持有高考之后进入大学就能放松的想法,可正是在这句话之后,宋爱娴改变了对大学的态度。

 

  之前,她也曾一度认为好些课程是意义寥寥浪费时间的“水课”,可在她静下心来认真听讲之后才发现,这些课也有自己的闪光点。为了提高自己学术论文的写作水平,宋爱娴认真对待每一次课堂作业,精心雕琢每一篇结课论文。她曾为了写好一篇学术论文,在发现国家图书馆的典藏馆里有一些珍贵的书籍不可外借时,便利用周末的时间,搭乘单程就要一个半小时的地铁往返于良乡与国家图书馆无数次,直到收集够论文所需的资料。

 

  宋爱娴重视学业,但她并不是只知道读书学习的“书呆子”。她加入了校辩论队,多次在辩论赛中大放光彩;此外,她还在团委负责党建的相关工作。面对如此忙碌充实的日程表,宋爱娴学会了充分利用每一个碎片化的时间。在等待开会的时候,在往返两个校区的地铁上,宋爱娴都会用来背单词或者记忆事先打印出来的材料。甚至为了错开食堂就餐的高峰,十一点半下课的时候,她会先找个教室自习半小时,再去吃饭。在宋爱娴获得徐特立一等奖学金以后,她也没有浪费这笔钱,她把这笔钱用来进一步投资自己,一口气报了CPA考试、金融从业资格证考试、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以及英语学习班等。

 

  充分利用时间的诀窍并非自身天赋卓群,恰恰相反,宋爱娴自认为不是一个自控力很强的人。为了克服这一弱点,她不会把自己放到一个很安逸的环境里。当她想要利用假期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时,她不会把一摞书带回家,而是选择留在学校,报一个班跟班学习,在学校里也每天去教室或者图书馆自习。因为她深知,如果假期回家,就会浪费掉这宝贵的时间。而平常的周末时间,她也基本是在图书馆或者去市里忙学业相关的、跟科研相关的或者是学生工作相关的事情。

 

  关于科研,宋爱娴指出,科研是需要前人指路的。“在本科阶段,老师是非常关键的。想要做出成果,自己盲目寻找方向的成功率相对于老师给你一个方向而言,前者的成功率要低很多。毕竟老师有着多年的经验积累,更清楚什么方向容易出结果,也更清楚什么方向研究的价值会更大。”宋爱娴很早就接触到了实用的研究项目,跟她主动积极联系老师是密不可分的。宋爱娴最初做的课题之一便是刘心刚老师由当时北京暴雨房山塌方所想到的一个项目。当刘心刚老师把课题挂出来的时候,宋爱娴积极报名,然后便成功参与到了研究中。经过实践,宋爱娴发现,其实完全不必担心专业积累不够、实验操作不会这一类的问题。大家的基础积累是足够应付老师给出的项目,至于某软件不会使用、某理论事先没听过这一类的问题都不过是具体的小问题,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去学习即可。越早参加,越能够尽早摸清它的运作规律,也能够尽早熟练实验操作,给未来打下基础。

 

  回顾这四年,宋爱娴总结道:大学四年看起来很长,但其实并没有太多可以浪费的余地。刚进校的时候,是可以多参加一些社团,多去了解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子。但更重要的,是尽早要找到自己喜欢而且自己擅长的事情,给自己选定未来的方向。如果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不适合自己,应学会扬长避短,尽早在自己的人生规划上做出恰当的调整。人生的方向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的,唯有付出心力,认真摸索,努力尝试,才能够在实践中看清自己的内心。而在确定了合适的目标后,便该踏踏实实地积累了。积累两三年,得出成果,才能够有足够的资本在大四走上自己心仪的道路。越早确定目标并付诸实践的人,越能够在人生岔路口从容相对。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定要把好钢用到刀刃上。”踏实学习,静心科研,这是宋爱娴的大学四年,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努力的方向。唯有扎下深根,方能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