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专题

2019-09-11

【赵俊芳】言传身教,薪火相承

身为北理人,每当提到“北理工精神”,常有“近乡情更怯”的说不清道不明之感。然而在赵俊芳的身上,我们却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了“北理工精神”的脉络与传承。

 

一脉相承

 

赵俊芳,2005级北京理工大学数学学院应用数学专业博士生,于2009年获得徐特立奖学金,现就职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之于人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匠人拜师,谓之“师父”,夫子百家,各成一派。赵俊芳师承葛渭高教授,葛老师的学术理论和德育思想,对她影响颇深。“葛老师是北京理工大学的著名教授,是微分方程界的泰斗,在学术上,他勤奋刻苦,治学严谨,我们写的每一篇论文,葛老师都要帮我仔细检查后才能投稿,即使是一个很小的细节,老师也要求我们必须严格推导后才能提交,这让我们学会了严谨。”对于数学学习,严谨精神必不可缺,养成了这种精神,她在读博期间发表了数篇SCI论文,获得“优秀论文奖”和“研究生学习标兵”的荣誉称号,从而斩获学校最高荣誉——徐特立奖学金。为人处世,葛老师淡泊名利、勤俭节约的态度更是难能可贵,“每次葛老师带领我们去参加学术会议,他自己都和我们一起坐火车硬座,这让我们也都学会了勤俭。葛老师曾经给我们说,‘选择了科研,你就选择了以清贫为伴,要想在学术研究上有所成就,你就必须耐得住枯燥,耐得住寂寞。’十几年过去了,此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大师风范,如此而已。

 

时间推逝,如今的赵俊芳早已为人师表。除了葛前辈的影响,徐特立老院长的教育思想也是她教学路上的指明灯。“在徐老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德育为首是主线和灵魂。他特别强调,教育首先就是要塑造人。他倡导的德育包含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个性心里品质教育四个方面。”受徐老思想的影响,她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对学生的“德育”。赵俊芳告诉我们,由于她教授的是数学课程,相对来说比较偏理论,在教学中,总有学生会问:“这个内容有什么用?”每逢此时,她都会用徐老的学术互动教育思想给同学们解释——“学科和术科伴着发展,互相转化,互相帮助”、“实利主义的偏向,对于学术是有害的”等等,她的学生听后,也很受启发。

 

百年教育,德育为首。教师不仅仅只扮演“传道受业解惑”的角色,更应是德育路上的引路人。赵俊芳将德育贯彻到教学当中,相信于其学生必是终身受益的。

 

任重道远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赵俊芳说,获得徐特立奖学金,是对科研成绩更是对学习精神的肯定,必要不辜负徐老传承延安精神、发扬北理校训的殷切嘱托,激励她在刻苦钻研、科研创新,特别是完善家国情怀、培树社会责任上付出更大的努力。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专心科研之余,赵俊芳还是一个有人文情怀的人。她告诉我们,当时读书时,她所在的党支部,每周都会派学生党员去帮助盲人们,义务帮他们做一些事情。“我记得我曾经陪一位盲人去买衣服,买衣服时,那位盲人给我讲了他自己的故事,包括患病、求医、生存、创业等各种经历,作为一名盲人,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独自一人离开家乡,勇闯北京,这种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虽然我在生活上帮助了他,但在精神上,他给予了我强大的力量,使得我多了一份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所以,我就很喜欢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因为我发现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对于“北理工精神”的诠释,赵俊芳对其有更深入的解读:“我理解的北理工精神有四句话——振兴科技巩固国防的军工精神,德才兼备以德为首的育人精神,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科研精神,实事求是创新有为的发展精神。”求学期间,北京理工大学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她的四种品格:一是敬业精神,认认真真干好每一件事;二是求实精神,学习科研来不得半点漂浮虚假,必须老老实实做研究;三是荣誉精神,无论何时何地,牢记自己是北理人,要为母校增光添彩;四是创新精神,不囿于旧理,不怕失败挫折,用前瞻思维和开拓理念对待学业事业。

 

薪火相承,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和高校教师,赵俊芳践行的“在工作上精益求精不懈探索、在社会上心怀责任强化素养、在教学上兢兢业业甘于奉献”的北理工精神,不仅影响着她的每一个学生,也感动着每一个从北理走出去的北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