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专题

2019-09-11

【闫莹】一心一意,必有回响

  杨时在《二程粹言》中写道:“君子之学贵一,一则明,明则有功。”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固体光电子学专业的2001级本科生、2005级博士研究生闫莹,以她八年有余的北理路向我们展示了她的坚持与执著之心。

 

  锲而不舍,有志事成

 

  博士期间在光学领域顶级期刊Optics Letters发表论文,获得北京理工大学“五四科技贡献奖”、徐特立奖学金,毕业后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闫莹的博士生涯硕果累累。

 

  网上有博士生形容自己的博士生涯是“体验着困惑挣扎的苦楚”。对于来说,似乎并没有那么难熬,“读博的时候有毕业压力、文章压力,会比较辛苦,都是正常的。有的时候做实验嘛,熬夜免不了,这也是读博士期间很常经历的一个过程。”也许是由于心中喜爱,大概就不觉得辛苦吧。

 

  都说大学是寒窗苦读十年的归宿,闫莹在北京理工大学的探索之路也走了近十年。北理路的引路人,是光电学院的王茜倩老师、辛建国老师和张和丽老师。“王茜倩老师是我本科时候的班主任,比较重视本科生教学,评选‘教学能手’她总能上榜。辛建国老师和张和丽老师是我的导师,在学术方向、科研态度和做学问的方式方法上都对我影响很大。辛老师是不会直接告诉你答案的,他会启发你,给你指一个方向然后放手让你自己去研究。”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北理教会了闫莹‘团结勤奋、求实创新、薪火相传’,她在参加工作之后继续从事固体激光器的研究。闫莹介绍,固体激光器可以用在部队对抗、天文台、材料加工方面,主要侧重激光远位测距。谈到现在的工作,她觉得“挺有成就感”。他们正在参与一个测月工程的项目,与中山大学共同合作测量引力波。这是中山大学“天琴计划”项目的一部分,天琴实验本身将由三颗卫星组成,卫星之间以激光精确测量由引力波造成的距离变化,计划的第一步计划就是研发出月球激光测距反射器、星间激光测距技术等。她十分自豪地说道:“咱们国家要测引力波,首先就是测月,测月光源是关键。测月工程的激光器是我们正在进行的项目,”

 

  坚持和执著的品质,贯穿着闫莹科研的始末。“在科研方面肯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不管是技术上的还是其他方面的,但是还是要朝着最初的目标奋斗。参加工作之后遇到的难题更多了,比如项目的进程。做一个复杂的大型激光器,各方面的规划、实施周期、技术风险都是需要在实际工作过程考虑的,这些都是当时在学校不需要考虑的问题。”

 

  不难发现,在工作中,闫莹仍旧坚守着当初的执着信念。她说,践行北理工精神,首先要有一个目标、一个信念,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不能放弃,说坚持是需要勇气的。为未来、为梦想、为国家,不论哪个理由,还在象牙塔中的我们,何尝有不坚持目标的道理?

 

  心无旁骛,任重道远

 

  尼采曾言:“始终全神专一的人可免于一切的困窘。”闫莹的专心致志,是集中精力地完成课题,是全神贯注地开展实验,“做实验的时候你会觉得过不出来时间过的快,做出来的时候时间过的也快,得到一个好结果很兴奋,一看时间,呀,十二点半了。”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不受其他诱惑的摆布,实非易事,但往往天道酬勤,只有如此才能成就最初的目标,正如闫莹所说,“实验平时功夫到的话,发论文也不是很难,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除了“科研工作者”这一头衔,闫莹还是丈夫的妻子、是孩子的母亲。她要求自己“心在焉”,对于孩子也是同样。“对小孩子来说,培养专注力比较重要,我会尽量不让她做事情做到一半就半途而废。但是小朋友的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有可能做到一半她就做其他的事情了。对于小孩子,需要一直监督着她,要陪着她一起去做,靠她自己很难有很强的自制力。”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告诫我们:“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聚精会神学习的方法。”覆水难收,破镜难圆,把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让专注成为习惯,这确实是需要时间养成。

 

  专心致志,是全神贯注做一件事,是长时间的全力以赴,是一种一心一意的精神。《孟子》中有这么一句话:“今夫弈之为数,小树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都说人生如棋,不专心致志,尚且学不会下棋,更谈不上经营得当人生的这一盘大棋了。一心一意,必有回响,在哪个时候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