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专题

2019-09-11

【梁玲玲】默默无闻,润物无声

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报酬。

——泰戈尔

 

带着对一位从事专利工作的校友的崇敬,借助晚餐时间,笔者有幸在北理良乡校区采访到刚刚结束一天忙碌工作的梁玲玲校友。初见梁玲玲校友,并没有感受到年龄上的隔阂,看到她调皮的笑,如同在读的同学一般天真烂漫。

 

畅聊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梁玲玲校友最遗憾的事莫过于大学期间没能丰富的体验学生组织和社团的风采。对于自己大学生活的回忆,梁玲玲坦言:“说来也惭愧,我本科期间很少参加一些课外活动,这也是有点遗憾的。不过,将自己的时间用于学习上,我也得到了丰硕的收获——徐特立奖学金。当时获奖时特别的高兴,徐奖的奖金的确丰厚,不过自己觉得,徐奖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对自己的一种肯定,让自己更有信心有动力去继续奋发向上。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徐奖也暗暗给我了很多力量。刚入职时,自己也是到了一个新的环境,然后需要的学习的东西可能会更多一些。获得徐奖的这种经历,一直延续着激励着我,使我一直不断的努学习,默默积累工作的经验,一点点收获自己努力的成果。”

 

“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异口同声地说出这句话时,我们笑了起来。徐老先生的这句话,随着岁月,镌刻在了每一个北理人的心中。徐老留给北理学子的不只是一笔丰厚的奖金,还有足以让你在社会上站稳脚跟的北理精神。谈及徐老,梁玲玲表示,对于徐老的教育思想非常感兴趣:“徐老先生是我们之前延安自然科学院的老院长,这是们一直引以为豪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提倡的‘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思想。我现在有两个孩子,对孩子的教育方面也是一直遵循着这句话的。比方说,孩子他可能不会自己主动的去看书,但是你在空闲时间坐下来去阅读的话,然后他就也会跟着你一起做,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他现在正学习弹钢琴,可能他有时候就不想去练习。这时候,我就自己先去弹钢琴,然后他看到我在弹,就会跟着我一起学,这样就比教训他或是鼓励他或是赶他去做更有效果。印象深刻的还有徐老先生“群众本位”的思想,它体现了教育方面以人为本的精髓,也是我们现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方向。”

 

虽然与校园离别已久,梁玲玲校友却觉得那段日子仿佛刚刚逝去,提及曾经培育过自己的恩师,梁玲玲说:“现在教师节也是即将来临,我非常想感谢一下我的老师。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张振华老师,我和张振华老师是开学报到第一天就认识了,当时张老师是我们学院的院长,是负责学生工作这方面的,也是山西的老乡。我们当时是两天报道时间,我是早一天来的。张老师就觉得报道完我会就是跟着父母就去宾馆休息了。”说到这里,梁玲玲笑道:“有句话叫:‘山西的娃娃离不开妈妈。’张老师当时就告诉我,他说你既然已经报到了,你就应该自己一个人就去宿舍,自己去休息,然后自己第二天去该去食堂吃早饭。不要老跟着爸爸妈妈了。那时候其实是我第一次出远门,也是平常基本上没有离开过父母。当时普通话也说得不太好,第一天晚上去就自己去住宿舍了,当时我们宿舍就我一个人,我还是上铺,当时可能条件没这么好,就是我们宿舍一个宿舍六个人,上下铺那种。然后我在上铺我都不敢上去睡,我就睡得别人下铺。那一晚上,我思索了许多。我觉得,可能就是在那个瞬间,我自己独立起来了。后来在学校的生活中,张老师也在做人做事方面给我了很多的指导。我现在还牢记的就是他常说的一句话:‘你要做事,先做人。’另外一个印象深刻的老师,就是我当时工程力学课的老师——水小平。说起来他,真的简直是一神人,他上课完全不用PPT,上课就直接在黑板上写板书。而且课讲得特别好,各种推理、逻辑都特别清楚,各种知识完全在脑子里,他脑子的知识仿佛都有条条框框一般,特别清晰。当时立马就被他的工作作风和教学水平给震惊到了。我觉得他不仅是传授给了我一些知识,他这种精神深刻感染了我,给我日后的工作带来了更深远的影响。”

 

有人曾说过,大学不只是交给你知识的地方,更是在你尚未与社会接触前,塑造你个人品质的地方,聊起大学对自己的影响,梁玲玲坦言:“我觉得可以归纳到8个字里,就是咱们的校训——‘德以明理,学以精工’,大学时光确实不只是提高了我的专业水平,也对我的个人品格有了很多磨练,也体会了北理工老一辈人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的校风——‘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在自己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也是一直秉承着这种精神,谦虚谨慎,脚踏实地的做事。”

 

欢声笑语中,我们聊到我最感兴趣的地方——专利保护工作。梁玲玲给我讲述了一些自己的故事:“从事专利保护这类工作,也让我更加牢记实事求是的校风。现在我是做专利审查这方面的,作为知识产权工作者,我觉得应该做的,最基本的就是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件专利申请,让申请人辛苦得到的成果能够得到坚实的保障,其次就是坚守自己的岗位,努力工作。提及专利工作,你或许不知道,我们国家专利启动比较晚,这也对我国的科技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些人,辛苦得到的成果,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也就失去了科研的动力。我觉得我现在做的工作,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也为我的工作而自豪。”

 

其实,在采访梁玲玲之前,我也曾思索过,科技的进步是依托着什么?是偶然迸发的机遇,还是终日忙碌的科研呢?二者都有,但是科技进步的背后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靠山——专利保护。试想一下,没了专利保护,科研工作者们的成果谁来守护?科技之树的生枝发芽,离不开“专利保护”这支默默无闻,隐埋于地下的树根。正如泰戈尔所说:“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报酬。”像梁玲玲这样其实很优秀,但是却甘愿默默付出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并不求名利,或许,他们求的只是自己的国家能够强大,自己的小家能够平安。

 

夜把花悄悄地开放了,却让白日去领受谢词。向这些默默无闻的北理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