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专题

2019-09-11

【雷静】遵从本心,无所畏惧

  “倾听自己内心的选择,找到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这句话是本次采访中,雷静校友提到次数最多,也最令两位采访者印象深刻的话。可以说,雷静自身在不断实践这句话:本科是工商管理而研究生师从朱东华老师转向编程要求较高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生的专业方向;经过银行轮岗三年的历练,最终跳出银行选择资产管理行业。

  

  回首往昔,青葱岁月

  

  雷静校友回忆,大学承载了非常多的回忆和深厚的感情。从进入大学之后,她年年拿校级一等奖学金和其他奖学金,同时参与的数学、计算机竞赛获得一些比赛奖金,总额加起来几乎覆盖了生活费;而获得徐特立奖学金主要用于学习投资和兴趣培养,比如:在她学习的年代,计算机不是特别普及的产物,需要购买小时卡到计算机中心使用计算机,在雷静的印象中计算机中心的老师都不耐烦,催促她早点离开。现在回首,拿奖学金对于她的意义一是激发她自身的独立性,基本上走向经济独立,二在班级中起带头作用,鼓励周围同学努力学习。

  

  说到为什么研究生会选择编程要求和管理学要求都很高的管理科学与工程,雷静例举了几个因素。第一是,她在本科阶段选择辅修计算机,同时她的数学比较好被数学系的老师挖掘,和数学学院一起上课并参与竞赛,数学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第二,她在选择研究生导师的时候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朱东华导师,原因很简单,当时只有朱老师的研究方向是数据挖掘,完美的契合了她的兴趣,而且内心中有预感这可能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她读研究生时候朱导师是从国外回来任教的第一年,从学识、视野上可能提供一些更宽旷的想法。说到当年的选专业的趣事,老院长见到她都会调侃,很少有老师选择学生,学生却不选择老师,但当年雷静就是这个特例,没有选择老院长,而是毅然决然选择研究方向和自己感兴趣方向相同的年轻的朱老师。

  

  研究生的生活是痛苦并快乐的。研究生将近三年的时间,有两年一直在学计算机,需要做系统化的编程,这对于本科不是计算机的雷静还是有点难。在一开始的时候难到有放弃的想法,而朱老师不断鼓励:“编程是基本功,基础打扎实对以后非常有帮助,这是有关长远生涯的,不要只看到眼前。” 朱老师严格要求雷静,对于雷静这种管理经济学生并不只满足于她用管理学的角度完成论文,老师认真的态度鞭策雷静刻苦钻研。当年的辛苦没有白费,现在工作中的小程序都是雷静自己编写的,而说到编程到底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她坦言道:“能够让自己更系统化的考虑工作、生活,对于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说到本科阶段有意思的习惯,雷静校友提到她非常喜欢阅读各个学科的学术杂志:生物、医学、法律等等,她非常好奇各个学科的前沿在研究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法等。而因为有一些领域她并不是很了解,而且学术杂志还是这个领域的前沿文章,更会有一些晦涩难懂的内容。而雷静对于看不懂的内容采取的应对方法是——反复看,同时查阅非常多的资料。曾经有老师夸她,写出一页纸的内容,背后实际上有十本书的含量。正是发自内心的好奇心引领着雷静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说到自己的兴趣,最喜欢的应该是下围棋。雷静也曾经非常喜欢打牌,但是打牌没有旗鼓相当的对手,而周围人有围棋高手,和高手过招的过程非常有挑战性但也深深的吸引着雷静。

  

  走出校园,踌躇满志

  

  毕业后,雷静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奥组委做管理系统,对接整理28个业务口的数据来做管理信息系统 。这份工作她觉得非常开心,和不同背景不同行业的人打交道,同事藏龙卧虎但是非常和谐的为了共同的目标在努力。

  

  之后以管培生的身份加入工商银行,在个人金融部、公司金融部、投资银行部、国际业务部轮岗,前前后后三年。而到最后要选择一个部门定下来长久工作,她突然发现选择任何一个部门都不是心之所往、心之所想的事情,不想在银行继续发展。她毅然而然听从自己的内心跳到了资产管理行业。有关资管行业,雷静也简单介绍,国内是2009年起步,2013-2015年是黄金发展期,这也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律,而最近这两年因为资金金额越来越大,政府管理比较严格增常速度降下来。经过疯狂发展的阶段,现在发展的越来越规范。

  

  雷静校友在分享了非常多自己的经历后,她认为能够为学弟学妹们提供的建议有以下两条:

  1.保持初心。任何时间,遵循内心所想,不管未来有任何困难,克服的过程会很辛苦,克服之后会觉得很幸福、豁然开放,坚定而执着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每个人有黄金工作三十年,希望学弟学妹可以让自己的三十年和选择行业的高速发展相重合,去寻找新兴行业或者传统行业的痛点。

  

  最后,雷静校友在镜头面前表达了对母校的祝福: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桃李满天扬四海,硕果累累振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