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志愿者来到马秋菊位于北京矿业大学的办公室采访时,略显狭窄的办公室里只摆放了一张木桌子和几把老式的椅子,她正坐在桌前认真地备课。相信对她不了解的人绝对想不到这位年纪轻轻,看起来像大学生模样的女孩现在已经是一名大学教师了。不过马秋菊的确才刚刚告别学生时代,并于2017年7月正式入职中国矿业大学,成为了一名奋斗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的大学教师。
出生于河南普通家庭的她一直热心学术,一路从本科读到了博士后。从北理工安全工程本科毕业后,她被保送到本校同专业读博,而后去了清华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后。谈及直博的这段经历,她直言是因为自己“太幸运”,由于自己本身很喜欢这个专业再加上老师的循循善诱和同学的理解互助使得她有机会在北理工不断深造,而且一待就是9年。或许在别人看来她的确很幸运,可是幸运的背后也蕴含了她在学业上数年如一日的刻苦努力以及对科研的不断探索。
9年的时间不仅让马秋菊见证了北理工巨大的变化和发展,也给了她家一般的归属感。说到在北理工的生活时,最让马秋菊印象深刻的当属她博士期间的导师,导师兢兢业业、执着勤奋的科研精神和教学态度对马秋菊影响颇深,她坦言自己选择去高校当老师和做科研就是因为受到了导师的启发。她说自己是一个“坐得住的人”,也非常喜欢学校单纯的氛围,因而对她来说追求学术、传道授业的确是一个不二的选择,她也有热情、有激情把自己宝贵的青春奉献给科学研究。在北理工的那段日子,马秋菊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果,不仅获得了北京理工大学最高奖学金——徐特立奖学金,还获得了唐南军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以及优秀研究生标兵等荣誉。
除了北理工的老师和同学之外,校友的关心和帮助也给了她家一般的温馨感,使她的大学生涯无比顺利地开展。她谈到在本科时期曾经多次申请过各类奖学金,而这些奖学金对她的帮助可谓是非常大,不仅能覆盖掉平时的日常花销帮家里节省一大笔资金,也使自己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来支持学业和科研方面的开支,从而在学业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说到奖学金评判标准时,马秋菊表示很感谢当时的奖学金评价体系能让自己有机会获得校友们的捐助,但是如果有条件的话她更希望有更多的奖学金能授予给在某一领域表现特别突出、做出突破性进展的同学们,因为这样有突出特长和能力的同学才会被发掘出来,学校也会发展的更加均衡。
作为一个执着坚韧的人,马秋菊一直在自己的领域里不断向上攀登、不断探索着。因为喜爱,她从没想过要放弃,因为大家的帮助和支持,她有更多的激情和斗志,而她的乐观精神也让她对自己的科研之路和未来的人生之路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