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林,2003年入学,本科就读通信工程专业,2007年保研到电子微波技术专业,硕博连读,这期间去法国做了一年半的联合培养,2015年毕业。
徐特立奖学金是在2013年博士阶段评奖的时候获得的。杨明林谈到,博士期间和本科时很不一样,科研比较多,论文占比比较大,也是因为自己在评徐特立奖学金的那个阶段,自己发了几篇SCI论文学术上的成果相对来说多一些,就“幸运”地评上奖了。
谈到获得徐特立奖学金有着怎样的感受时,杨明林说道,获得徐奖感到还是比较意外的,因为他知道徐奖是北理学校的最高荣誉奖,获奖者并不多,获得的概率也比较低,自己能获得徐特立奖学金,对自己是一个激励作用,激励自己努力进取,多发点文章,多做出点科研成果。
杨明林在本科阶段就获得过国奖,在硕博期间获得的奖项要少一些,主要就是会议的优秀论文奖、优博育苗基金,社会捐助奖学金也比较少。杨明林在获得徐特立奖学金的同一年,获得了国家奖学金,2010年,杨明林获得了教育部的博士研究生优秀论文奖。
获得徐特立奖学金时,杨明林正在法国做联合培养,因为联合培养要交两万元的保障金,学生期间的杨明林并没有这么多钱,所以是和周围的朋友借的钱,之后因为获得徐特立奖学金足以把借的钱还了,之后保障金退回后,这部分钱就用来交住房的租金。
杨明林有两位导师,一位是国内信息学院的盛新庆教授,也是他现在所的所长,杨明林从本科毕设就一直跟着这位老师,硕博期间也是跟着这位老师做课题的研究。盛教授是长江学者,外聘教授,学术造诣非常深,盛教授的学术思想比较严谨,对杨明林的要求比较严格,同时在学术上也给了杨明林很大的帮助,并且他本身在美国UIUC待过,所以他学术思想比较浓烈,在学术上有他传达的那种精神。在学术上的这种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杨明林今后的科研和生活。另一位是杨明林在法国阶段的导师任宽芳教授,美籍华人。在法国联合培养期间,任教授指导杨明林如何规范的写科研论文,对他进行了很多的培训指导,孜孜不倦,使他受益终生。
杨明林认为,大学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保持一种坚韧的精神,特别是对于做理工科的科研,做一项研究可能花费的时间很长,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很难做出科研成果。
同时,还要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尤其是做科研的时候,团队工作比较多,团队精神就非常重要。多和实验室的师兄交流,也很有利于个人的快速成长。人是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无论在哪个行业,都会和人打交道,这就需要在学习之余,培养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多思考生活,善于总结,待人真诚友善,很多事情就会越来越明显的。同时,杨明林认为,踏实的做好每件事,夯实基础,是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
上学期间,学习之外,杨明林会经常和室友以及实验室的师兄师弟打篮球,也会积极参加实验室不定期组织的一些运动。
杨明林认为自己也在做着徐特立老先生做过的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他认为自己在学习徐老先生精神的同时,也希望自己带的学生也能不断学习下去,希望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可以言传身教更进一步,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后面的学生,应该怎么去做科研,怎样更好的成长。
现在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媒体报道中,经常会看到一些阶级固化的话语,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听到这样的话的时候,要有自己独立判断的能力,在现在这样的时代大变革时代,读书,仍然是普通人最公平最希望的投资。知识改变命运的事情也一直在不断上演,杨明林通过自己的奋斗向学弟学妹展示出,靠自己一样可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只要自己有一颗学习的心,相信真理,不畏惧困难,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难,在不断的尝试中,保持前进的步伐,终究会走向成功,只要你在成功前做好最充足的准备。
杨明林希望,学弟学妹们保持一颗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心,艰苦奋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