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专题

2019-09-06

【杨高岭】明理于心,通专结合

  2010年硕士入校就读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1年转硕博连读,六年的研学生涯让他收获了工学博士学位,也在北理工留下了六年宝贵的回忆。然而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后,杨高岭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前往德国奥登堡大学访问学习,如今的他在以色列魏兹曼科学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革命通人,业务专家

 

  回想起2013年获得徐特立奖学金时的情景,杨高岭说当时自己非常激动,因为这代表着他多年来在科研上的默默努力得到了认可和肯定,同时他也特别感谢博士生导师邹炳锁教授和钟海政教授两位老师的辛勤培养,让他对继续从事科学研究事业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底气。现在杨高岭在以色列魏兹曼科学研究院继续从事博士后科学研究,当年徐特立奖学金的获得对他继续从事科学研究事业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获奖之前杨高岭对徐特立先生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他是毛主席的老师,也是北京理工大学的第一任校长,但是获奖后杨高岭对徐特立的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学习,他更加认同徐先生著名的教育、科技和经济“三位一体”科学发展的思想,希望能够通过博士期间接受的研究生教育,在本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能够有所突破,并能够产生一定的社会经济效应。徐先生主张的通专结合、培养“革命通人,业务专家”的教育思想与杨高岭的博士生导师对他的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位老师都是主张学生对多个领域都能做到有所了解,因为科学是相通的,别的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也许会对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有所启发,同时也要保证在自己本领域要做到领域内最好,这种精神对杨高岭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北理工求学期间,杨高岭在科研上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成果,其中在半导体量子点材料的光学机理研究中取得的成果最为显著,相关结果相继发表在材料学一流期刊上。当时杨高岭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探索发光亮度高、偏振比大、发光可调的偏振发光半导体材料,并探索其在偏振器件中的应用,并且通过博士期间的研究,使他在所研究的领域中实现了多方面的重大突破,科研成果十分显著。此外,他还多次参加学术会议及学术交流活动,并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员参与了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II-VI族掺杂半导体纳米线的单源前驱体SLS掺杂策略制备、发光机制与调控研究”一项、自然基金青年基金“可用于荧光太阳能聚光器的聚合物/无机纳米晶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一项,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新型高分辨率三维显示器件与系统的基础研究”一项与“量子点标记技术研究病毒侵染过程及宿主应答”的研究一项以及北京理工大学基础研究基金一项(掺杂型Ⅱ-Ⅵ族半导体纳米线的溶液合成及光电性质研究)。

 

  杨高岭不仅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科研成果,还有着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比如:旅游,唱歌,网球等。每年寒暑假杨高岭都会去不同城市走走看看,品尝当地美食,领略自然风景,感受人文气息;而且他的歌唱的也很好,经常和三五好友一起去K歌,杨高岭特别喜欢唱张学友的歌;关于网球,他还曾联合创办郑州大学网球协会,培养新手对网球的认识和技术。

 

  杨高岭一直都想去不同的国家旅行,在获得了徐特立奖学金后,他把奖金分为了好几部分,一部分补贴了自己和同学的日常生活,一部分作为结婚基金存储了起来,一部分在在校研究生院联合培养基金的支持下去了德国联合培养了半年,最后一部分就作为旅游经费游览了祖国大好山河,同时也圆了想去不同国家看看的梦想。这是杨高岭人生中获得第一个奖学金,他非常感谢学校给予他的这个机会,所以他很认真地对奖金做了规划,希望能把它们用在有意义的地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大学期间杨高岭的博士生导师,邹炳所教授和钟海政教授两位老师对他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邹炳所教授是国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是他科研道路的启蒙者和传道人。邹老师在物理化学光学材料等多个领域都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因此对杨高岭科学思想意识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培养了他对科学问题的敏感意识和对问题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对多个研究领域的涉猎。当时课题组有学理论物理的、材料的、光学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多个学院的学生,邹老师非常注重每两周一次的组会,每位学生都会介绍自己最新的研究进展,以及领域内发表在高水平期刊上的最新论文,这些报告对学生们的培养非常宝贵,也大大拓展了杨高岭的科研面,使他的研究不在局限于本领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杨高岭认为在老师的心中,科学是相通的。邹老师于杨高岭而言,是导师,更是长辈。

 

  钟海政教授是杨高岭所在课题组的一名优秀的青年教授,是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也是杨高岭科研道路最强力的领路者和授业人。钟老师主要传授给杨高岭解决科研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手把手教他做实验,师生一同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科研难题。比起邹老师,钟老师在杨高岭心中更像是朋友,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找钟老师解决。当杨高岭花光了当月生活费向钟老师诉苦时,钟老师就会自掏腰包借钱给他,或者和女朋友闹别扭导致最近思想有了起伏,钟老师也会耐心开导,又或者是实验方面的学术问题,钟老师也会立刻和他一起想办法解决。钟老师于杨高岭而言,是导师,更是朋友。

 

和而不同,明理精工

 

  杨高岭认为,北理工精神最好的阐述就是校训:德以明理,学以精工。杨高岭非常喜欢这八个字,常思常新,每次他在心里默读时都会有更深的理解。北理工教育学生们做人的道理,做事先做人,做人需明理,有德之人干什么事都能干好,这是立身之本,同时也传授学生知识作为立身之基,掌握精深的技术才能立身并服务社会,杨高岭一直都把这八个字当作自己做人做事的准则。

 

  与此同时,“和而不同”是北理工对他性格的塑造,杨高岭认为不同的人肯定不同,不同的人做任何事或决定肯定有他自己的原因,千万不能因为这与自身的观点不同就轻易否定,人与人之间应该去找共同点。这让他在坚守着自己的科研道德,科研理念的同时,诚恳和专业的与他人交往,也因此获得了多个科研合作机会。

 

  “我将继续秉承徐特立老院长的教育思想,日常多多了解各个科研领域的最新进展,开展不同领域内的合作,同时也争取做自己领域内的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