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这样一位学生,他从本科期间开始,就将能拿到的所有奖学金收入囊中,在北京理工大学读博士期间拿到了三次国家特等奖学金,育苗奖学金,以及其他的一些奖学金,总计金额达二十多万。他有七八篇学术论文,且都是第一作者,并且都是影响因子相对较高SCI的论文,科研成果远优于其他同学。
他就是2010年考入的自动化学院,侧重于导航制导与控制研究的路坤锋。
五分钟的喜悦
谈及徐特立奖学金这个大家心目中的最高奖时,路坤锋的印象非常深刻。2013年他参与竞选徐特立奖学金时,先后经过了入围、选拔、投票、现场答辩等多个环节,当时的礼堂中坐满了专家、教授和其他学生。这个过程由各个领域中的专家参与评定,淘汰率很高,并且一等奖学金一共只有两个名额,但是路坤锋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及卓越的科研成果,成功摘下桂冠。
路坤锋对这个评选的结果很期待,在得知自己获得了徐特立一等奖学金时,也是非常高兴和激动的,这是对他博士研究的一种认可,也是对几年付出取得成果的总结。然而路坤锋坦言,这种高兴的心情只持续了五分钟,短暂的喜悦之后他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要继续努力,做出更多的成果,并将自己的奖金一方面依然用于学业,购买一些学习和科研的书籍,或者做一些调研,另一方面就是作为平时的生活费,兼顾到他的家庭。
路坤锋很感谢他博士期间的导师,这位老师很刻苦很努力,也很勤奋,每天起床很早,然后会工作到很晚,老师自身奋斗的历程对路坤锋产生了很大的激励作用,让他学到了拼搏和奋斗精神。路坤锋说自己刚入学的时候学术并不是很好,但是导师会因材施教,对他管的比较严,也投入了很多时间,每天都会和他在学术方面沟通,正是因为师生都执着于科研的精神,路坤锋在学术上积累了很多专业的知识,也变得乐观和自信,这些知识是他的财富,让他变得更加充实。
三十一圈的奇迹
除此之外, 在北理工求学期间路坤锋的身体素质也有了很明显的提升。之前路坤锋从来都不跑步,本科测两千米时跑完全程就会吐,所以那时候他一直觉得自己的体质不能跑步。
在北理工期间,路坤锋开始尝试着跑步,从最开始的三五圈到十几圈,他还特意上网查找了一些跑步的技巧,包括调整呼吸的方式,一个月后路坤锋可以轻松的跑完二十多圈,甚至最多的一次在操场上连续跑完了三十一圈,这对之前两千米都很难坚持下来的他来说堪称奇迹。
跑步带给路坤锋的好处有很多,不仅会锻炼心脑血管,让他变得更健康,而且产生的多巴胺还是快乐的主要成分。另外,跑步会让大脑中的氧气流向四肢,变成一个缺氧的状态,大脑在高速运转的时候一旦缺氧,就达到了类似于冥想的状态,游离之间会让路坤锋觉得很放松,产生一些灵感,从而取得一些学术上的突破。跑步让路坤锋静下心来想了很多事情,这对他自信的提升,意志的磨炼,性格的塑造都有很大的帮助。
做好时间的主人
路坤锋很喜欢赫胥黎的一句话:“时间是公平的,给每个人都是24小时。时间是不公平的,给每个人都不是24小时。”
人生是用时间积累起来的,一天对大家来说是二十四个小时,这是很公平的。但它其实又不是二十四个小时,这取决于你怎么样去利用它。
这句话对路坤锋的影响很大,他知道如果自己想做更多的事情,首先就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别人可能用八个小时的时间去工作,那他至少要投入十个小时或者12个小时。除此之外,效率还要高,一旦路坤锋决定要做一件事就会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地去做。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只要合理的利用时间,就会取得很多意想不到的成果。
明确人生规划
路坤锋第一次认真的对自己人生进行规划是在他十二岁的时候,他笑着说当时的规划确实是很不成熟,第二次的规划就是在大学本科期间。他也有过从政的想法,认为这样能帮助更多的人,更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本科期间路坤锋担任了校学生会的主席,希望他给大家带来更多的东西,创造更多的价值。与此同时路坤锋的学习成绩也同样优异,本科期间路坤锋就多次取得一等奖学金,尽管如此,他在大三的时候依然觉得自己的人生经历很浅薄,想再多学一些东西,于是他选择了科研的道路,继续读硕士博士,本科期间的求学经历为他后来的科研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不论你走到哪里,都不再让父母牵挂担心,如果你能让他们引以为荣,这就是孝顺。”路坤锋很早就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规划,他很自豪的说自己从来都没有浪费过时间,他的每分每秒都在为自己的未来做着点滴的努力,哪怕遇到挫折走过弯路,这些也都会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路坤锋非常感谢北理工,因为母校给了他信心和毅力,让他变得乐观,并且为像他一样想奋斗的人提供了奋斗的平台和土壤,公平公正地支持着所有优秀的、有价值的人,认可他们并给予他们提升的机会。这样的支持让路坤锋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越来越重大,更应该努力去奋斗,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校和家庭的支持都让路坤锋的生活充满了正能量,成为他继续奋斗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