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师或说教育者,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与他们产生交集,却总觉得对他们缺乏了解,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认为他们是师生双方关系中的强势者。然而初次见面,武玉伟前辈谈吐间显露出天然的亲和力就打破了我们对一派严肃的办公室的紧张和对教师僵硬的认知。
初次接触武玉伟老师,几番交谈下来便发觉他是一个平和、质朴、低调、不弄虚作假、眼神有光的人。 为人处世的低调让他总是平和待人,从不置于自己过高的评价。“找一份工作养家糊口顺便为社会做一些贡献”便是他对自己的总结。但就是随后“顺便为社会做贡献”的想法,让他的眼中拥有了理想主义者的动人光芒。
作为09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优秀毕业生,2012年徐特立奖学金的获得者,武玉伟在面临未来职业规划时毫无犹疑的将教师定为自己的不二之选。据他所言,由于父亲是教师的原因,从小受到的熏陶让他更愿意从事站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的工作。四年的本科生活积淀了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而在北理工的日子,却让他切实体悟到了“诲人不倦学而不厌”的道理。
“感恩与师承”
回忆起在北理学习生活的日子,恩师贾云得的形象是永远无法淡忘的存在。“导师从生活和学术上来讲,对我的影响都非常深,尤其是对待科研的态度可以说是影响我一生。”
09年博士入学后,由于中关村空间有限,贾老师的实验室成立在了良乡。博士在读的这四年期间,他基本上每天都要工作到夜里11点,这种钻研的劲头、对学术认真的态度,在潜移默化下变成了他们实验室的“默认设置”。无论学习还是生活,贾老师对学生都是非常地照顾。当看到学生面临住宿问题,为了继续科研甚至打地铺住在实验室这种艰苦环境时,贾老师跑上跑下只为求把事情一步步解决。贾老师对科研的认真、对学生的关照,点点滴滴的艰辛,作为学生的武玉伟都看在眼里。身教胜于言传,在相处的期间,师生由此到彼,都间接的得到了助力,而一种品质一种力量的的连续性和传染性实在惊人——这也许就是师承的本质。所以每每谈及恩师,武玉伟学长总会发自肺腑的感叹感恩师长的身体力行带给自己的影响。在博士论文中他这样写道:“他(贾云得导师)言传身教,使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具体的科研知识,更有做人做事的道理。唯有今后努力进取,方不辜负老师的教诲和期望。”
“在正确的时间跟对了正确的人做对了正确的事情”
武玉伟回忆起自己的博士生活,跟人们印象中的难熬与枯燥完全不同。整个实验室的氛围都特别好,导师团队都特别注意科研方面,大家心里都有条不成文的规定:该做事时就是要认真干,一定要完成的完美漂亮。一件事应有的标准是什么和为此应该付出的努力是什么,大家心里都要有杆秤,绝对不能含糊。高标准、高要求、高效率让他们拥有了业余时间的各种活动。加之武玉伟学长本身也比较喜欢组织,每年的小长假,他都会和实验室里的同学一起七八个人开始自驾游北京周边的郊区,平日里也常在避风塘和同学一起玩桌游。除却同学间的娱乐活动,在硕士博士期间他还参加了中国计算机协会(CCF)举办的YOCSEF青年精英大会。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在学术上有建树,武学长还抱有一颗热衷公益的心。2010年赴往山西吕梁支教,就连14年获得的徐特立奖学金都是拿出来和另一位师弟一起捐给了家乡山东一个小县城的小学,鼓励那些学习比较好但家境困难的学生继续接受教育。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以身作则,一脉相承。作为老师,这是武玉伟对自己的要求。努力将自己变成一个榜样,不断地去影响师弟师妹和学生们。延安精神,星火相传,他希望学生能够传承北理工精神、传承一种家国情怀,要用自己的一点点知识来为社会做贡献。看得出武玉伟学长并不是一个常将“理想”“家国”这些都大词时刻挂在嘴边鼓舞你的人,但当他郑重其事的说出对学生的期望与要求时,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在平和冷静的外表下跳动着的热烈的心脏。
职业总能磨灭很多个人的东西,但可喜的是当发自内心的热爱,加之对一种品质的深切信念与追求,使武玉伟学长坚守着教书育人的初心。
“十五年前我进入的大一,现在你们年轻人的思想和当时的我们真的不一样,有好多东西,我自认为是正确的在你们看来也不一定正确。”为了与学生达成“共识”、更加理解现在的孩子,武玉伟在良乡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寝室看一下,只要发现有同学在近期的学习生活中有了困惑,就随时沟通交流。“可能就需要十分钟二十分钟,但这是我们做老师的一种职责。”
“我比较爱唠叨,毕竟自己走过弯路,就想让学生们少走点。虽然有时过程即经历,但当然该提醒的时候还是要提醒他们。”
作为师长,武玉伟对我们寄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在求索的过程中必然要有所付出,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直到最后回首一路以来的过程才知道每一步都不白走。
曾有人说,大学的目的,首先是青年人的成长,同时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于一个共同的社会与文化成员的成长,然后才是知识的传承与创造,我深以为然。深深的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在北理工的这几年能够向武玉伟学长一样,找到并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怀有对家国的热血,奉献自己,绽放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