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专题

2019-09-06

【马卫国】理工记忆 相伴同行

  在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1989级有这样一个学生,他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本科、研究生阶段都是学院的学生会主席,做了不少相关的社会工作,综合表现各方面都很好......因为在校期间的优异表现,荣获1994到1995年度的徐特立奖学金,也获得过学校的一等二等奖学金等一系列在校期间的荣誉。

 

  他的名字叫马卫国,是北理工计算机学院1989级计算机专业学生,并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了北理工1993级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现在就职于万宝矿产有限公司。

 

 

“9”系情深

  

  回顾多年前的大学生涯,马卫国说:记忆最深刻的数字要数“9”了,因为所处的计算机系就是九系,在九系度过了六年半的青春时光,“9”这个数字也伴随着自己六年半。后面保研,并有幸在研究生阶段获得学特立奖这个荣誉,虽然在当时的奖学金不是最多的,但是徐特立奖作为学校的最高荣誉,能拿到这个奖,还是很高兴、很自豪的,都知道徐特立前辈是理工大学的前身延安自然科学院的院长,作为以他名字命名的奖学金,意义非凡,也对自己的学习还有未来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同时也是对自己在学校付出的努力的一种认可。

 

学业有成,不忘恩师

  

  能获得这些进步与荣誉离不开老师和学校的培养,他这样说:研究生阶段的导师,刘明业老师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当时他是计算机系唯一的一个博士生导师,刘明业老师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科的创始人,也是最早参与我国计算机辅助设计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的重要人物之一,当时我们所在的实验室也是重点实验室,当时做的工作是EDA(计算机集成电路的自动设计)。前段时间因为中兴事件,这方面的话题又多了起来,其实我们很早就在研究这方面的工作了。还有系里面管学生工作的邓建兴老师,从一开始到9系就是邓老师负责学生工作、组织学生活动,他对我们的教导、帮助很大。在学校学生会工作时候,当时的团委书记李红兵老师给了自己很大的帮助,在理工大学六年半的时光,因为有这些认真负责的老师,给自己的青春增添了色彩。

  

理工大学烙印 

  

  毕业后,在这二十多年的时光里,也转换了几次工作,从刚到公司在信息部做信息方面的工作,后来到人力资源部,再后来到子公司做矿产方面的业务。对于现在所从事的矿产方面的工作,马卫国这样调侃道:给之前的同事说自己在挖矿,同事们以为是在挖比特币。万宝矿产有限公司是北方兵器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公司,和北理工之前一样都是隶属于国家兵器部,都属于军工系统,北方公司也在理工大学设立了北方奖学金,据不完全统计,北方公司三分之一的人都是来自于理工大学的,毕业这么多年,直到现在所在的北方公司和北理工还是有很深的渊源。

  

  在谈到在北理工培养、塑造了自己怎样品质、性格的时候,马卫国这样说:从自己开始上学到现在,北理工给社会、给我们自己的感觉都是:北理毕业的学生总体上来讲都很踏实、好学,动手能力、实际的工作能力都是比较强的,到了社会,也很受用人单位欢迎,前几天看校友会上发布了一个就业排行榜,排行也很靠前,说明北理培养的学生受到了社会和国家方面的认可。校训上说“德以明理,学以精工”,北理是红色工程师摇篮,有延安自然科学院的血统,也有军工的这份传承。延安根,军工魂,直到现在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影响还是挺大的,这些年徐特立老院长的精神在北理工的传承,在学生身上深有体现,同学们的担当精神很强,这在工作中的体现就是有责任意识,做什么事都敢于承担责任,敢于负责任。徐老的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态度也给自己留下了很深的烙印,毕业后也在不断的学习,这也是被历届领导人所赞赏的态度,我把他当做自己的楷模、榜样,不仅上学阶段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工作中学习也很重要。学校也培养了自己的奉献精神,特别是在国企在军工企业工作,在兵器工业公司,我们常说:兵工精神就是把一切献给党的精神。这和我在理工大学受到的教育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学长寄语

  

  毕业了二十多年了,马卫国也有好多经验、劝告、告诫想对现在在校的同学们说:现在的同学所处的阶段和我们上学时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接触社会的面更广,渠道更多,接触到的信息也更加通畅,在大学里面首先还是应该把学习做好,把书本上的知识学好只是基础,另外研究能力,独立学习工作的能力,包括团队协作的能力,这些也是很重要的。很有可能在大学里面所学的专业知识不一定能完全运用到之后的工作之中去,不能完全对口,但是在校期间培养的研究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会在日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在社会发展变化也很快,应该多关注时代前沿课题的东西。把握在校期间吸收各种知识的时机,多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多跟着老师做课题,多锻炼、历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