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东宇是在1987年入学,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工程系的导弹设计专业,1991年本科毕业后,继续在飞行器工程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因为优异的学习成绩收到系里的推荐,申请并获得徐特立奖学金。1994年硕士毕业后,傅东宇留在学校做了一名教师,两年的工作生活并没有阻挡他对知识的渴求,适逢当时的出国潮流,傅东宇决定辞去工作去美国继续深造,完成博士学业后在当地找了一份工作,现定居加拿大多伦多。
高中的时候傅东宇就坚定了自己学习飞行器这个专业的决心,当时美国发射了一架航天飞机,这引起了傅东宇对飞行器强烈的兴趣,他还自己设计过太空实验并投稿,希望可以被航天局选中并在太空进行实验。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尽管父母都希望他可以学习当时比较热门的计算机专业,但他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坚定地报考了航天器专业。虽然傅东宇现在从事的工作是与燃料电池相关的,但他依然会关注着航天事业,航天器与新能源都是他的爱好,因为它们之中的自主创新都会引起傅东宇强烈的探索精神。
徐特立奖学金并不是傅东宇得到的第一个奖学金,他在本科期间还得过当时的航天部一院在北理工设立的长征奖学金。能够得到奖学金是一种很高的荣誉,说明自己的努力受到了大家的肯定,得到了学校的肯定,所以傅东宇很高兴,并且奖学金的钱在当时来说是金额很大的一笔钱,他都把这些钱存下来,作为日常生活支出使用,这些奖学金对傅东宇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傅东宇认为自己能得到奖学金与学校和老师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在研究生期间的万老师和俞老师两位导师,他们都为傅东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不只是在学习研究方面,还有在生活方面。当时傅东宇是一个人在北京,然而不管碰到什么问题,两位导师都会尽力帮助他解决,所以他很感激两位老师对自己的帮助。
在大学期间,傅东宇的学习成绩依然和中学的时候一样优异,因为他早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然而生活方面对他来说却是一个考验。
时间已经过去很久,很多事情傅东宇都记不太清楚了,但是当时一个人在北京的生活经历却历历在目。那个时候傅东宇一个人来到北京,没有父母在身边,所以一切事情都需要自己独立完成,买东西、洗衣服、看病……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自己去料理,没有人可以提供帮助,因为当时的同学们都是差不多的情况,都是第一次离开家庭,所以大家都必须学会自己独立生活,这是大学的一堂必修课。傅东宇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大学的几年间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锻炼,现在回想起来傅东宇非常很庆幸当时自己没有选择离家近的大学,这为他后来一个人出国的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他日后的工作生活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即使是一个人也不会有过多的担心,因为傅东宇知道自己能够单独面对一切困难。
当时除了学习以外,傅东宇还有很多兴趣爱好。傅东宇非常喜欢读书,周末的时候他经常会去学校附近的北京图书馆看自己喜欢的书籍,并且傅东宇还喜欢到处旅行,有时候周末也会和同学们一起去周边旅游,去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这既扩大了他的知识面,也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本科的时候,他还会经常和寝室的同学们打打桥牌,甚至还一起去各大高校参加了桥牌比赛,同时也参加过一些社团的活动。傅东宇现在还记得当时有参与出版过关于物理方面的杂志,傅东宇记得当时在本科的时候,因为自己获得了一个物理竞赛的一等奖,于是就被召进了学校的杂志社的编辑部,负责出版一本介绍物理知识的杂志,他觉得这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经历。
从上一次离开学校到现在,已经过去很久了,傅东宇希望现在的同学们除了能够好好地学习,还能多参加一些社会的活动,与时代一起进步,因为现在的情况跟以前有着很大的区别,社会上的各种机会都比较多,也能更方便的参与,不像以前一样有那么多的约束。傅东宇认为北理工虽然不是数一数二的学校,但是综合实力依然很强,这点从他遇到的校友身上就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所以傅东宇希望现在年轻人们能够做得更好,为母校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