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如一日,在科研工作中刻苦钻研,不问得失,埋头做好,致力于在无线通信领域中做出自己一点小小的贡献,为其添砖加瓦,略尽绵薄。袁伟杰在博士期间,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有关协作定位和接收机接机的研究更是得到了同行的广泛认可。
袁伟杰,2009年进入北京理工大学学习,就读信息工程专业,2013年进入信息电子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就读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2016年获得徐特立奖学金。
谈到得到徐特立奖学金之后的心情时,袁伟杰说,“徐特立奖学金作为我们学校给学生的最高荣誉,也没有想过自己能够顺利得到这个荣誉,而且确实优秀的同学很多,优秀的博士生也有很多,名额也很少,所以当时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非常惊喜,觉得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认可。同时也看到自己和其他获奖人还有差距,所以知道还需继续鞭策自我,不断继承和发扬徐特立老院长的精神。”
实事求是,精神食粮
在理工生活已近十年,袁伟杰一直牢记践行着徐特立老院长提出的“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精神。这一格言始终伴随着他的科研和学习,带给他无穷的激励和帮助。对他来说,不论是什么事,都落到实处,好好钻研,不要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以要踏踏实实做事,要践行老院长的精神,埋头苦干,取得成果也不应骄傲,驻足不前。在做科研中,“实事求是”的精神具体体现在过程上,结果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为了获得某些成果而选择造假。科研最重要的就是得到什么就是什么,就算可能花了很长时间,花了很多精力进行研究,但最后结果做出来是错的,那就是错的,不要为了发论文,或者为了得奖,违背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自以为是”的精神在袁伟杰看来,体现在即使科研做出一定成果,也不要觉得自己了不起,应该继续踏踏实实,勤恳的去钻研,继续科研,取得更好的成果。
报国之志,踏实做事
整个大学阶段,袁伟杰遇到了各种各样不同的人,这对自己整个人生的塑造,都很有意义。看到别人的优势与自己的差距,看到更多更优秀的人,看到更多更突出的研究成果,然后不断完善自身。取得成绩也应当保持不张扬,不骄傲的态度,继续埋头做科研。这也是在他看来,得到认可的最佳途径,不去试图表现什么,只要自己好好做,等做出来以后,自然会得到认可。就像当时一开始,评徐特立奖学金的时候自己也完全没有想过,但是学院看到了自己在科研方面的表现,才推荐自己去评奖。在袁伟杰的世界里,自己埋头做好了,该得到自然能得到。
谈到北理工精神的时候,袁伟杰说,北理工是以军工报国,在学校的大环境中,深受学校军工文化与家国情怀的影响,作为一个北理工的学生,袁伟杰是把为国家服务放在第一位的,可能就没有那么多为自己思考的东西,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二位。比如自己现在做的项目,做的课题,会和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做一点贡献。
春风化雨,师恩难忘
谈起自己的导师,袁伟杰说,导师是一个很认真,很负责的人。做科研的时候,会陪着学生一起加班到深夜十二点,第二天七点又会准时再到学校来。导师投入到工作中的巨大热情,也深深感染着学生们。在平时,导师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严格,当时难免会抱怨导师的很多要求,但后来他也非常感谢并且理解导师的严格要求,是导师的高标准严要求让自己做出了更好的成果,在以后的求职和深造的路上,自己都多了很多选择,受益匪浅。
投入漫长的岁月,构筑起属于自己的固有体系,以自己的方式谨小慎微的进行装备,郑重其事的维持至今,在遇到阻碍时不断擦拭修改,努力不让它生出一点锈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