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专题

2019-09-05

【李小松】风华正茂,自强不息

  生活就是不停地战斗,武器就是他的知识,信仰,和坚强的意志,留下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景。

 

  李小松,20149月入校就读于机械与车辆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1612月获得的徐特立奖学金。他曾获得全国大学生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一等奖,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二等奖,2015年度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标兵,首届北京市大学生二维工程设计表达竞赛二等奖,首届北京市大学生三维创新设计表达竞赛二等奖,校世纪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科类)二等奖,校世纪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科技发明类)二等奖,优秀团员,励志先锋等荣誉。

 

  在徐特立奖学金的答辩会上,李小松说:“一路走来,感恩北理。感谢我的导员程继超老师对我发展的引导和鼓励,感谢李蓝天等学长学姐对我成长的照顾和帮助,感谢杨薇老师和苏伟老师对我竞赛科创的指导和支持,更要感谢学校为我们成长成才而辛勤付出的老师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一定会更加努力,成为一名让北理工骄傲的优秀学子!”

 

  并行应战,全面发展

 

  徐特立奖学金要求获奖学生不光品学兼优,而且积极参加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活动,兴趣涉猎广泛,代表学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求学精神。在综合能力方面,李小松有突出的表现。在学习方面是专业第一,并且四年都保持一个平稳的水平。在学生工作方面,担任学生组织的部长,在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方面,取得了一项国家级一等奖,北京市级的一些奖项,在社会实践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分配时间,协调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上,李小松强调心态的重要性和按部就班,并行应对的方法。从心态上来说,要热爱自己要做的事情,愿意把时间花在这些事情上,有了这种心态,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就会全情投入,把事情一次做好,这也为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事提供可能。当这些事情分别到来的时候,就可以很好的分别处理。在事情有冲突的时候,也可以进行理性的取舍。李小松说,经过在北理四年的成长,从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到学生工作方面与同学们通力合作,为低年级同学做一些培训或者其他的一些工作,同学之间进行不断的沟通交流交往,包括通过参加比赛锻炼的技能,还有培养的演讲、答辩这样的一些具体能力,都在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不断锻炼自己的能力,慢慢地把自己从原来一个不够自信、不够成熟的状态,转变成一个比较自信的一个状态。全面发展,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让人不断成长,不断完善。

  

  一入北理门,一生北理人

 

  徐特立奖学金是北理的最高荣誉,获得徐特立奖学金的学子是学校的骄傲。校园中的光荣榜上贴着获奖学子的照片和简历,是学校对他们成绩的肯定,学校也希望以此来激励更多的学子明理精工,争创一流。良乡校区宣传栏里往届获奖学子的简历对还在读大一的李小松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从那时起他便以此为目标。三年后,当他实现这个目标时,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一方面,欣慰自己的收获与能力,这个奖学金是对自己大学学习生活的肯定,另一方面,以老院长徐特立先生为名成立的奖学金代表着北理工踏实求学,明德树人的精神传统。作为一个北理工的学子,李小松认为在以后无论是在自己的学业,还是工作中,都应该带着这份珍贵的荣誉,证明自己,证明北理。不给学校抹黑,要不断前行,不断努力。

 

  学校一直贯彻徐特立老院长提出的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精神,这也影响了北理的一代代学子。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说,李小松认为是在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质上是说和做的关系。在说和做的关系上,要做得多,说的少。回顾本科的学习,无论是在最基础的学业学习上,还是学生工作,科创竞赛,或者是社会实践,自己很少抱着糊弄的心态。大多数时候在潜意识里面,会觉得既然在做这件事情,在花费自己的时间经历这件事情,就要用心地把这件事做好。从不自以为是的角度说,李小松理解为是做人要谦虚,不能因为自己曾经获得了什么荣誉,得到了什么奖项,就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学海无涯,不满足于自己的知识与成果,时刻提醒自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看的到自己在知识海洋里的渺小,才会踏下心来,不断进步。

 

  谈到北理工精神的时候,李小松认为作为一个理工人,要把精神和具体事业相结合。做事要实在踏实,做人要有担当,有情怀。把自己做的事业和学校的精神相结合,传承学校所倡导的延安红、国防绿、机械灰。努力的试着去做一个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撑起一面大旗的角色,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理工精神,一点一点的磨砺北理学子的青春,让他们的人生焕发出与众不同的光华,这光华也必将与时代和国家交相辉映。

 

  老师,感谢一路陪伴

 

  在每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大学四年的时光,随着课程设置的变化,身边的老师也有所变化,但一直在身边陪伴的最亲密的人,是导员。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当然陪伴也很平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轴回到大学开始的原点,军训。因为刚入学军训时当选了排长,李小松当时经常和导员在一起交流,军训结束之后,自己也经常会找导员谈心。刚来到北理工,周围都是不认识的同学,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下,自己常常会觉得迷茫,孤单。通过和导员谈心,有很多问题都得到了很好地解决,导员的指引和疏导对自己也产生了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导员身上认真负责、公正公平的品质,也让大家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一个年级将近500多人,导员看到学生时基本能叫出每个人的名字,他对每个学生都是一碗水端平,耐心的帮助大家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感受到导员对自己的无私帮助,李小松认为应该做好自己手头上学生应该做好的事情和工作,帮导员多分担一点,让导员少操一点心,不辜负导员的一片心意。

 

  第二个对李小松影响比较大的一个老师,是大一下到大二教机械制图的杨薇老师。这个老师的风格属于刀子嘴豆腐心。一方面,她对学生学术水平要求特别严格,基本上每一堂课都会有一个算分数的课堂考试。另一方面,私下里她对学生非常好,会很耐心地解答学生的问题,无私的帮助学生,认真负责。记得大一暑假参加的组织制图比赛,正值放假,很多老师都已经休息了,但杨老师,也包括另外几位老师,在赛前两三周的时间里,老师们基本上每天从中关村到良乡,额外付出非常多的精力和心血,专门给参加竞赛的同学提供赛前辅导。看到这些老师的付出,李小松心中非常的感动。也因为这种付出,让自己不敢辜负他们的期望。

 

  陪伴是一种力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再回首那段一起走过的时光,感恩一点一滴的美好,带着这份温暖,踏歌长行。

 

  在没有侥幸的世界里,所谓英雄,不过是那些做了自己想做,该做的事的人。即使在冬天,白雪皑皑,寒风刺骨,也要相信,大地没有沉睡,只是在日复一日的积聚着力量。我们要像大地一样,仁慈宽厚,用心灵装几粒希望的种子,并对未来抱有虔敬之心,要有所作为,要有耐心去等待,相信心中光明的季节一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