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专题

2019-09-04

【吴心筱】乘风破浪,柳暗花明

  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个小说家》中提到,“我对那些长年累月,孜孜不倦坚持写小说的作家一律满怀敬意,他们具备优秀而坚实的内核,那是非写小说不可的内在驱动力,以及支撑长期孤独写作的强韧忍耐力。”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写作与研究有或多或少的相同之处。回顾自己读博士的经历,吴心筱说,那是一段凭耐心与毅力坚持钻研的日子,伴有焦虑,但最终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与学问,还有解决问题、表达沟通能力、以及如何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

 

  吴心筱,2005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领域,2009年读博期间获得徐特立奖学金。

 

 

  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

 

  1949年徐特立老院长给《河北教育》创刊号的题词是: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他在附以的说明中指出,学校的学风和办教育刊物的宗旨应该是实事求是的,实事求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于登天。徐老提倡的这种极平实的做学问的态度,深深影响了北理的一代又一代学子。谈到北理工的精神时,吴心筱说,北理工精神应该是一种求真务实坚守、创新的精神。具体来说,北理工整个学风都比较的稳重踏实。学生都是能够吃苦耐劳的,老师也是。北理是一个军工色彩浓厚的学校,很多专业都很艰苦,但是基本上没有人说,很多是冷门专业,大家都不研究这个,都舍弃了,或者去研究其他的。北理工人一直在坚守自己的研究,踏踏实实的做学问。北理工人的精神比较低调,几十年如一日,总是为国家的建设默默的做出贡献。正是自己契合北理工的精神,吴心筱才选择到北理工来读研究生。在求学期间,学校的这种品格也在自己身上刻上了烙印,深深地影响着自己,一直到毕业,一直到现在的工作。现在吴心筱的主要工作是培养学生,包括给本科生上课,指导硕士生和博士生。她要求学生们要实事求是,要讲真话,要踏实。对本科生来讲,要让他们养成这种踏实的学风,打下扎实的基础。对于硕士生和博士生来讲,她要求他们要能够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地开展科研工作,因为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到培养学生,吴心筱是践行者,也同样是传承者,传承徐老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思想,让更多的学子从中受益。

 

  难忘师恩,春风化雨

 

  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获得徐特立奖学金,离不开导师的培养。读博五年,吴心筱回忆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就是自己的导师贾老师。是贾老师引领吴心筱走进计算机视觉科学研究的大门,在学习上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在科研上获得的每一个成果都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后来,吴心筱归国回校校任教,也离不开导师的帮助,应该说没有贾老师,就没有自己今天的一切。贾老师的很多学生都获得过徐特立奖学金。师兄师姐获得了徐特立奖学金,对吴心筱也起到了激励作用,激励自己以他们为榜样。通过不断努力,自己也获得最高荣誉奖学金。这同样也是一种传承,在现在的教学工作中,吴心筱对学生的要求也是这样的,把最高荣誉奖学金当成自己的目标,把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作为标准,严格按照自己制定的时间规划做研究,每一天都有收获和进步。

  

  潜心治学,收获成果

 

  在博士四年级的时候,吴心筱获得了徐特立奖学金,回忆起自己博士前两年的学习阶段,还是比较痛苦的,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很早的时候,吴心筱就准备论文要发表,但是一直没有发表出来,当时心情也很沮丧,对自己会有一些质疑,担心自己的研究方向不对。每一次论文被拒的时候,吴心筱都会不断改进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完善论文。有时候投出去的文章还会和编辑反复讨论怎么修改,直到200810月终于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回顾自己博士期间的研究之路,吴心筱说,找到一个很好的点深入做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选题的重要性。博士生培养的是独立做研究的能力,独立探索的能力。经过博士期间多年的修炼,自己就会成长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将来也会带领一些人去开拓这个领域,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不是每个人都会去读博士,也不是每个人都会舍得用五六年去专注一件事情,何况这期间还会承受各种失败与压力。但是克服困难最终成长成为一个能够自己去开拓某个领域的人才,这段经历是非常触动人的。在吴心筱看来,读博士期间最大的收获不是发表了多少篇论文,最重要的是整个人各方面都有一个飞跃,包括心智的成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养成。

 

  对于吴心筱来说,站在今天的位置往回看,总算心无旁骛的度过了那段艰苦岁月,来到了更加平坦开阔的地方,环顾四周,眼前出现了一片从未见过的全新风景,风景中也站着一个坚强的,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