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可以把一个陌生城市的陌生角落变成心里的故乡。有时觉得时间像是令人不可忍耐一般缓缓的流逝,有时却又一跃跳过了长长的过程。那些在北理的时光,仿佛历历在目,但又似乎相当遥远。就这样带着对母校的感恩,踏上下一段的征程。
舒歆,2006级法学院本科生,获得两次国家奖学金,四次一等奖学金,徐特立奖学金,北京理工大学十佳团员,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当谈到获得徐特立奖学金的心情时,舒歆说:“因为这个是学校的最高荣誉,当时获得觉得非常激动和感恩,像一份临别大礼;日后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认可北理工,认可北理工的法学院。”
往事依依,珍藏心底
徐特立老院长的教育理念,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到现在的北京理工大学,一代一代的薪火相传。舒歆回忆说,学校靠谱踏实的学习、做事风格是让自己受益最多的品质;能有这种靠谱的学习氛围,有身边踏实努力的老师同学,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做研究做学问上,都积极地影响着自己。尽管毕业多年,舒歆依旧清晰地记着那些对自己帮助指导很多的恩师,记得恩师们上课的风格,性格,还有带给自己的收获。在北理的四年不负韶光,是充实的四年,是正向的四年,积极地在学习,积极地在生活。
做人做事,明理精工
北理的精神,体现在方方面面,在学校低调踏实的氛围中,在每一位刻苦努力的学子身上,更在我们的校训里,“德以明理,学以精工”,在舒歆看来,学校的教育理念,不仅仅是对于学术能力的影响,还有对品德修养的培养。以德修身,既是做人的根基,也是明理的指导,对形成自己正向的三观非常重要。对于各项技能、知识的刻苦钻研,深入探索,则是做事时需要追求的极致方向。世间很多很美好,比如品德的修养,比如知识的积累,好好做人,认真做事,可以在心中起着类似于精神之柱的作用。一点一滴的执着追求,又会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美好,并发现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来日可期,发扬北理
很多时候获得成绩或者成就,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不仅仅是为了一份满足;在一种责任感与感恩之心的影响下,还有一种发扬与传承。舒歆说,得到徐特立奖学金,得到学校对自己的肯定,深感在自己这样一个普通个体的身上亦能体现北理工精神,若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也会转变为对学校的认可;每个北理工人都是星星之火,散布可为满天繁星。不忘来时路,曾经存在过的便不会消失,把每份深厚的感激与感动都转化为扬帆远航的动力与责任,正如春天不曾匿迹,只是更强烈地投入夏,原来夏竟是更朴实更浑茂的春,正如雨是更细心的云。
在她的眼睛里看见回忆母校的温情与感动,从她的谈笑间感到以北理为骄傲的自豪,也在她的脚步里寻觅对于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