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忠伟,2000年机械与车辆学院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2002-2003学年度获得徐特立奖学金。在学业成绩方面,系里排名前三。学生工作方面,在班级中担任班长;在学院学生会担任部长,在团委,担任学生口的团委书记。感恩母校,助力成长,用自己所学、尽自己所能,在航天事业中贡献一份小小的力量。
感恩母校,助力成长
从2000年入学,到2009年博士毕业,自己人生中最美好,最重要的时光是在北京理工大学度过的,这个校园里不光承载着很多青春年华的故事,更是自己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稳定和性格的培养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是自律,北京理工大学的学风非常踏实,在校园里有无数的学子迈着沉稳踏实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坚实的谱写自己人生的篇章。身处这样一个严肃严谨的大环境里,冯忠伟一直在内心绷着一根弦,在工作和学习中保持着一种自律的状态。工作中,对待学生组织中琐碎的工作,认真负责的完成自己分内的事。学习中,踏实刻苦,脚踏实地,日积月累。其次是低调务实,“德以明理,学以精工”八字校训,是学校对学子脚踏实地,少说多做,刻苦努力的殷殷希望,不夸夸其谈,不张扬成绩,踏踏实实的做事情。另外是坚韧,他自己的整个大学本科到博士期间,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困难,期间也有艰难到难以承受的时刻,但从不曾轻言放弃,都最终顽强的坚持到了最后。这些困难不断打磨着自己的心性与能力,锻炼自己处理困难和压力的平稳心态,不断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更加坚韧的人。经历的困难,变成了自己脚下的基石,也变成了心中的底气,让自己有信心去挑战困难,面对更大的困难有更强大的韧性,不容易轻言放弃。冯忠伟现在在航天部门工作,航天精神中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他看来,和北理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做事情吃苦耐劳,同时心中有家国情怀,对国家有担当和奉献精神。
点滴陪伴,敬业精神
令冯忠伟印象深刻的第一个人,是当时的辅导员。刚入学的时候,新生对整个大学的生活是比较迷茫的。那些年辅导员点点滴滴的细心帮助,在记忆中仍然清晰。记得有一次冯忠伟去距离学校很远的方庄做家教,天气炎热,来回一趟非常辛苦,自己回到宿舍就晕倒了,去校医院看病的时候,辅导员很担忧,一直在旁边照顾,帮忙挂号,帮忙打电话联系同学帮自己上课请假。自己处于虚弱的情况下,感受到辅导员的那份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那份温暖一直让自己很感动。
另外一个令冯忠伟印象深刻的群体,是本科期间的任课老师。回想起当时任教工程力学的周老师,任教大学物理的苟老师,每次上课工工整整地写板书,一步一步带着学生推导公式,那种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尤其是现在工作之后再去回想,令冯忠伟依然非常感动。他们用自己认真踏实的教学态度,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把自己对于真理的敬仰与追求带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一颗敬畏心与踏实的学习态度,也为以后的专业实践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学生工作,青春有你
冯忠伟回忆自己的大学生活主要是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是学习,一方面是学生工作。当时自己决定留任学院团委,参与策划组织了各种活动。包括定期会去肖家河附近的一个养老院做义工,帮那些老人打扫打扫屋子,陪他们聊聊天,举办一些活动,这项活动坚持了有两年的时间。另外,冯忠伟还和团委的其他同学组织了学院的院徽和系徽的设计活动,最终从学校范围之内千挑万选出来一个最符合七系特点的系辉。在团委的时候,自己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做的事情没有统一的范围,实际上就是一群年轻人,心气都比较高,工作热情也都比较高涨,想到什么好的点子,就充满干劲的把想法付诸实践。在青春时代,有这样一群并肩作伴,志同道合的好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大家齐心协力的干好一件事,做成一件事,这样的成就感也是很难用言语去形容。在这过程中,也让自己接触到更多的人和事,慢慢建立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开阔自己的视野。
在学校那几年养成的品质或者性格,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做人、做事的态度与方式。在如今工作中倡导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在冯忠伟看来,本质上和徐特立老先生所提倡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自己在践行着这种精神,并受益于这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