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专题

2019-09-03

【聂思聪】做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有人也和我说过一些关于法律从业者的,或好或坏的言论,但是这些都动摇不了我,因为无论什么样的行业,都会有特别出色的人,而我们就应该成为这样的人。”聂思聪的言语中,透露着一种自信与担当。

 

 

准确定位,坚持行动

 

外表如江南女子一般的聂思聪,开口就令人感到很是干练,是一位头脑清醒,又十分自律的女孩。

 

如果说我在本科时期有什么比较好的习惯,那就是有规划地审视生活、制定阶段性目标,最重要的是,定期回头梳理自己。”大一入学之初,聂思聪就定下了计划,在随后的学习生活中,她不断审视过去的自己、评价当前的自己、规划未来的自己。谈到如何制定目标,她毫无保留:一个好的目标,应该是适合自己的、能够实现的,既不要伸手就可以抓到,也不能生出翅膀也难以企及,而最好是能踮一踮脚、摸一摸高,敦促自己每天都去努力做到更好。

 

除此之外,对于制定的目标,严格执行、持之以恒则是聂思聪的另一秘诀,即使是在小小的实践中,这种习惯也使她受益良多。

 

在暑期天桥实践中,聂思聪每天清晨五点半就已经起床,早晚各坐将近两个小时的公车前往目的地,常人看来是一种痛苦,她却享受着朝阳和微风。既然选择了一件事情,她就会勇敢面对,未曾惧怕即将到来的各种困难,而是心存感激,心存主动,心存宽容,一丝不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分明的条理,把工作当成生活来对待。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她严律己、有追求、讲落实、勇拼搏、不服输、敢担当。

 

正是凭着对自我清醒的认知,再加上自律带来的强大执行力,聂思聪将大学生活分成了许许多多的计划和目标,又一个一个攻克完成。无论是知识储备或是专业技能,又或是自我管理能力,她都做到了令人敬佩的程度。

 

脚踏实地,厚积薄发

 

除了学习生活,聂思聪的课余时光也充实而多彩。不论京辩还是论坛,又或是社会实践,校内外大大小小的活动中总能见到她的身影。

 

在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聂思聪还参与了学校承办的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大赛世界总决赛的组织工作。回想起当时的情形,从台前到幕后的角色转换对她触动很大。“模拟法庭是法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亮点,那次赛事圆满完成离不开导师的信任和团队的支持,也让我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成长。如今,我已经参加工作,在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运用法律解决问题,越发深感当年模拟法庭的锻炼获益匪浅。”聂思聪不无感慨地表示。

 

虽然学习法律是聂思聪从小的梦想,但是在职业小方向的选择上,她也曾陷入过短暂的迷茫,在这个过程中,她一直提醒着自己:迷茫的时候先把手边的事情做好,一步一步才能走向远方。回过头来,聂思聪将它总结为:多尝试、多经历、多实践。

 

社会问题的处理中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这对于一位法律人来说是很大的考验。在工作中,聂思聪有时也会遇到棘手的事情,但她从没有想过退缩。

 

在谈到工作团队的时候,聂思聪说到,“共事的人之中有一位是北理的校友,在跟进项目的几个月中,真的能感受到北理工走出来的学子有一种特性,就是踏踏实实做事,敢攻关,不服输。”

 

内驱进取,赤子之心

 

聂思聪的人生在一个又一个小目标的积累下有条不紊的行进着,与此同时,她本人也因为保持着不断学习、充实自我的习惯而更有活力。

 

身为文科生,因为专业涉及空间法,就自我补充了很多航空航天相关知识;因为工作在企业,接触到一些经济问题,就用注册会计师的考核来提升自己……时至今日,聂思聪还保持着阅读习惯和专业素养,将工作和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

 

良乡十周年之时,聂思聪等人作为良乡校区的第一批学生回到母校,对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和眷恋:徐特立老院长的雕塑矗立在图书馆大厅、北湖的塑胶跑道被学弟学妹们踩得发旧……每一处变化都是这一批学子的青春岁月,也是北理工十年来发展进步的见证。

“不为不清不楚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聂思聪的座右铭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品味、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