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富华1996年入学北京理工大学,本科期间,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班上第一名,在全年级也是名列前茅,每年都获得人民奖学金,在大四的时候,因为各方面表现优异,唐富华获评了北理工徐特立奖学金,并被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后通过考试改为硕博连读,2005年博士毕业之后,去大唐微电子参与了2G和2.5G的芯片开发项目,成功实现了该芯片的国产化,5年后,去新岸线从事2G/3G/4G多模芯片的开发,后于2016年来到了目前的华为海思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继续从事2G/3G/4G/5G多模芯片的开发。尽管工作已经十三年且拥有如此出色的履历,当接受采访时再次谈起母校,唐富华依然满怀着感激和热爱。
学生时代的唐富华是一名品学兼优的模范生,不仅成绩排名班级第一,思想品德方面更是积极端正。他热心班级事务,一直担任班上的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等干部职务,同时也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并在大三时入党,当时全年级入党人数不超过10人。他们班也仅有两名同学。唐富华回忆说,他当年一直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马列主义学习会,因为占用了晚上的学习时间,每次会议结束后,不管多晚他也还要去教室自习完成当天的学习内容,后来指导员知道此事,在一次年级会上特意对他提出表扬,这令他感到非常开心。在获评徐特立奖学金前,唐富华就把徐特立老校长“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思想作为学习箴言,时刻勉励自己踏实学习。而获评徐奖的经历让他对徐特立老校长的思想又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因为唐富华和徐特立老校长同是湖南人,他笑称,湖湘子弟身上都有着“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劲头,而农村出身的他更能深刻领会到徐老先生做事能坚持,不怕吃苦和牺牲的精神。这些领悟一直激励和鞭策着他,伴随着他走过学生时代,迈入工作岗位,成家立业。现如今,他还常用获评徐特立奖学金的经历和徐特立老先生的话教育自己的孩子,勉励他认真学习,热爱祖国,这也是他传承徐特立教育思想的另一种方式。
本科毕业后唐富华被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后通过考试改为硕博连读。在博士期间,除了自己的导师给予了他非常多的指导和帮助,同一个实验室的一名老师也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经常在实验室碰到这位老师手把手地教学生做实验,治学态度非常严谨认真,耐心细致,一心扑在教学上,不慕名利,从未听说他参评什么奖项或荣誉称号。这位老师低调谦逊的治学态度一直被唐富华记在心中。唐富华还提到同一个实验室的师兄也给自己提供了很多帮助,他心中一直十分感激。师兄做事非常严谨,写论文的水平很高,在师兄的指导和帮助下唐富华更加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论文,同时因为师兄曾有过工作经历,常常教给他在职场的处事经验,令即将入职的唐富华受益匪浅。
“学霸”一枚的唐富华也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他热爱体育活动,注重锻炼身体,每周都会抽空打一场羽毛球或踢一场足球,而这一习惯从本科开始就一直保持着。他说,这要感谢学校提供了很好的锻炼环境和氛围,时常号召大家锻炼身体,让他在校期间形成了优良的身体素质。同时他也号召各位同学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因为健康的身体才是学习和工作的本钱。
博士毕业后,唐富华和绝大多数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一样,也曾迷茫和彷徨,对当时的行业情况并不十分了解。但幸运的是他在一番了解后找到了心仪的行业和工作并一直奋斗至今。据此,唐富华提醒各位学弟学妹,在学校时就应该关注各行业的发展动态,了解其发展形势,如果想做科研工作,更应该密切关注国家发展需求,掌握国家的重点发展方向。
在采访的最后,唐富华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了三条的经验:
1.学好英语。以他工作的公司为例,目前签订的各种协议与合同都是英文书写,学好英语是职场必备技能之一。
2.端正品行。搞科研要纯粹,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学习和工作也是一样。
3.吃亏是福。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和任务做好,不要过于计较细节方面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