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专题

2019-09-03

【王朔】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逻辑清晰、语速偏快,这是采访王朔校友的第一感受; 发表三篇论文、获得了首都创新创业大赛的银奖,这是王朔校友在母校的骄傲成绩。从北理工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顺利保研到清华大学,如今踏入职场的王朔主动分享了自己的北理情怀,以及为学习学妹们提供一些初入职场的建议。

  

  脚踏实地,心怀感恩

  

  王朔校友还记得当时获得徐特立奖学金荣幸和激动的心情,他一直非常感谢母校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同时表示获得徐特立奖学金也是母校对他的肯定、也一直在激励他未来的学习和工作。说到徐特立奖学金的用处,王朔他主要将奖金用于研究生的学费,从经济上,他帮家里减轻了一些经济负担,从心理上,他变得更成熟、更理智。同时,王朔特别提到了评选徐特立奖学金的答辩会,在答辩会上,他认识了不同学院的优秀的同伴们,在聆听其他优秀同学做答辩也激励着王朔不断向前。

  

  在谈到北理工精神对自己的影响,王朔校友从徐特立老先生的话谈起,“‘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我觉得北理工的同学们身上真的有踏踏实实做事这种可贵的品质。”接着,谈到了北理工建校的发展史,延安根,军工魂,在炮火的艰难环境中建校、一步步发展到北京,家国情怀也融入到了北理工的精神中,心怀国家,壮志为国。再说到北理工如今的发展,北理工是军工重点高校,在一个工科氛围浓厚的大学里,王朔校友虽然是经济类的专业的学生,但四年中没有感受到浮躁的风气,反而养成踏踏实实做事的习惯,尤其是在图书馆、自习室很多学生一起学习的时候,他会感受到一种紧迫感,自己不断催促自己去学习、去进步。有关北理工特色的德育教育,他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督促北理学子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过程:刚刚入校的学生懵懵懂懂,在大二或者大三中期简单总结和确定毕业想达到的目标,在毕业那年再回顾四年,反思自我。

  

  回顾大学四年的读书时光,王朔校友非常感激引领他的导师们和珍惜同行的伙伴。说到导师,有带领他在科研路上取得硕果累累的郝宇老师、有重视学生职业规划的非常有责任心的张云霞老师、也有学习生活上无微不至、亦师亦友的赵航辅导员。而通行的伙伴中,令王朔最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室友,他非常珍惜和室友的缘分,其中一个室友非常热爱读书、有思想,在和室友的交流中,王朔也在向室友学习,多读书、多思考。

  

  仰望星空,心怀谦逊

  

  作为进入职场不久的社会人,王朔校友非常真诚地跟即将踏入社会的学习学妹分享了一些职业规划的建议:

  1.做好个人规划。确定好自己定位和目标,不轻言放弃。

  2.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在国内或者国外读硕士。这在中国的国情中是一种趋势,而对那些没有定好职业方向有些迷茫的同学来说,深造也许是一个很好的过程。大四到硕士,是另一个发展阶段,是一个接触社会、修正自己的定位的机会。

  3.发展同级或者学长学姐的资源。他们都是良师益友,他人经验的分享可能会给自己很多启发,甚至他们可以推荐一些好的工作机会。不同领域的人聚在一起,互相分享行业信息或者经验,或者互相扶持互相鼓励。

  4要对未来有信心。 什么时候努力都不晚,只要有主观能动性,就一定可以改变自己、改变生活。

  

  在踏入职场前,了解各行各业也很重要。王朔校友从证券研究所的逻辑出发,分享了一些能够快速了解行业信息的一些方法。从信息途径来说,在信息爆炸的今天,36KE、清科集团、IT橘子都是不错的信息来源渠道,以及WindBloomberg平台上有非常多的二级市场信息。获得信息是第一步,将碎片化的信息不断积累、整合,形成对行业的大体把握,之后可以适当看一些行业研究报告。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做一份实习。间接获取的信息未必准确,而通过亲身实践,则会对行业有更直观上的感觉。

 

  在采访的最后,来自管理与经济学院的两位采访者向王朔校友询问了个性化的未来发展问题,王朔校友也非常真诚地提供了一些意见。他相信,包括两位采访者在内的所有学弟学妹们只要踏踏实实做事情,最终总会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同时,他也祝愿母校发展越来越好,桃李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