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夏军涛,我们便从他和蔼的笑容,亲切的谈吐中感觉到了一股儒雅和谦逊。而在他看似平凡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赤子之心。
夏军涛1992年考入化工与材料学院工业自动化专业,1994年获得徐特立奖学金,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推荐免试直接攻读应用化学博士学位。。2001获得博士学位后,他作为博士后加入汽巴精化德国公司,专门研究织物洗涤用的氧化催化剂。2004年他加入汽巴精化(中国)研发中心担任个人护理产品开发专家。在个人护理原料行业几经辗转,夏军涛目前担任巴斯夫亚太区个人护理产品开发和应用技术的高级经理。
获得徐特立奖学金和夏军涛出色的成绩是离不开的,但是在夏军涛的眼里,获得奖学金只是在学习和解决问题途中的副产品而已。“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我所追求的东西。”他的这种精神无疑在他日后的求学之路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获得直博的机会时,夏军涛就读的自动化专业还没有设立博士学位点。他经过慎重考虑,毅然选择跨专业攻读应用化学博士。“我记忆中大学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上博士的第一年”,从工业自动化到应用化学,这其中的学科跨度可想而知。聚合物化学、聚合物物理、量子化学和光电子能谱这些非常经典的研究生课程对于本科没有有机化学基础的学生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但是夏军涛迎难而上,在一年之内将这些难点一一突破,还能够乐在其中,深入钻研。
“在大学的10年,认识自我是我在知识之外最大的收获,跨越专业选择直博让我知道求学中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从一开始面对重重困难,到后来问题迎刃而解,夏军涛在经历了这一洗礼后对自己有了更大的信心。而深入到科学实践当中去解决问题被他作为一种乐趣,这种乐趣所带来的钻研精神也一直贯穿在夏军涛之后的工作中。
回忆起攻读博士时的经历,他谈到博导王建祺教授给了他非常多的鼓励和帮助。“我是王建祺教授的第一个跨专业直博生,王老师的循循善诱和启发把我引入到一个崭新的学科领域,老师在学术研究方法上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夏军涛笑着说,“王教授是光电子能谱和聚合物阻燃领域的世界知名专家,他在教学上非常严格,但是在生活上又很和蔼可亲。当我第一次在《火科学》杂志上发表英文论文时他提出了很多鼓励和专业的意见。让我第一次自信地跨入了阻燃科学这一快速发展的交叉学科领域。”在博士毕业以后王教授推荐夏军涛继续从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直到现在他依然很感激在求学的关键时期,导师给予他的学术指导和真诚帮助。
在学习之余,夏军涛也积极参与学生工作,他在大四之前一直担任班上的团支部书记,大二开始参加化工与材料学院的共产主义学习会,并在大三开始担任会长。
从北京理工大学顺利完成博士学位的攻读后,夏军涛又在博士生导师王建祺教授的推荐下,远赴德国进行博士后的研究工作。随后,他开始了自己在个人护理原料领域近14年的工作经历。
“期间我从事过研发、市场、技术服务和管理等工作。这一工作领域与我在校期间的专业已相差很远。我从不抱怨所从事工作和在校期间专业的不一致。对于我而言,既然命运选择了我在个人护理原料这一行业工作,我就要以百倍的热情在这一工业部门学习、工作和贡献。”而当被问及自己能一直坚持在化工领域的原因和动力时,夏军涛说道:“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热情。我的职位和工作内容可以换,但我不会离开这一行业,我立志要成为这一行业的专家。”正是这种对所从事领域的热情和兴趣,和在工作中力求卓越的拼劲不断激励着夏军涛,让他十几年如一日地在化工行业不断耕耘。
另一位在巴斯夫公司工作的北理工校友陈立谊博士在谈到夏军涛时表示:“夏师兄一直是我的榜样,他大我四届。我入学时正是他作为上一届北理工毕业生代表在校礼堂为我们做的入学宣讲,当时我的印象就非常深刻。如今我们又有幸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真的是缘分。夏师兄是我们北理工学子的楷模,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榜样。”可见,夏军涛的优秀也一直影响、感染着周围人。
回忆起获得 “徐特立奖学金”时的感受,夏军涛称自己当时受到了很大的激励,也被徐老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徐老之所以被称为‘人民教育家’,是因为他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他提出的‘教育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的思想,是不同于西方的‘精英教育’的。我始终坚信徐老的这一思想是正确的。尤其在中国,在最求社会公平的大环境下,我们更应坚持这一教育思想,做到有教无类,让教育不单单为某一类人服务,而是为人民群众服务。”
自毕业离开母校的近二十年间,夏军涛一直严于律己。他认为,作为高学历者自然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首先,高学历者首先应当怀有感激之心,感谢家庭、老师、祖国培养了自己。而自己则更应该热爱祖国、遵守社会道德和法律——这是一切的基础。其次,高学历者应具有与知识水平相当的道德修养:要热爱家庭,善待朋友,尊重他人——这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最后,高学历者更应崇尚科学、宣传科学,让周围人相信科学——这是专业精神。而夏军涛也从自身做起,在闲暇时进入社区和学校,为孩子们讲解科学知识,让下一代能够更加科学地面对世界,解决他们的问题。
在夏军涛身上,我们不单单看到了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更看到了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有人文情怀的翩翩君子。最后他也为我们留下了寄语: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为北理工学子,我们一定要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尽管前路可能困难重重,但只要努力,我们终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达到理想的彼岸。”